把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特约记者 杜晓敏 本报记者 迟强
  5月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面开展小学课后服务等工作,决定今年9月底前,全省所有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2014年起,潍坊市就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健全体制机制,率先开展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之路。
  “986所学校,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95.4%;30.4万名学生受益,占在校生总数的34.6%;747所小学实现全覆盖,2万余名教师、志愿者参与其中……”这一条条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现了潍坊市5年来持续推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潍坊市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支持、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原则,不断优化创新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和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家长不能按时接送孩子的难题,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家长、学生双受益,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完全免费”“学校活动很丰富”“孩子在学校更安全”“有老师陪伴最放心”等,成为家长最常说的赞语。
坚持政府主导,办好民生实事
  为着力解决家长下班晚和学生放学早的看护“空档期”,2014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开展中小学生延时服务作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几个细节问题,专门研究部署;2015年,将开展小学生延时服务工作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至2017年底,全市小学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2018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又将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列为市委重点改革项目,纳入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今年,再次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内必办的32件民生实事,公开向社会承诺,要将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群众的迫切需要,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做好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又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海涛说。潍坊市教育局迎难而上、乘势而上,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放学后延时看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全市小学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完善十二项教育惠民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延时看管服务工作参考标准》。1月16日,潍坊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小学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机制、经费保障等内容,确保这项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规范化运行。
  “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是好事,我们全力拥护。但有些社团活动需要购买道具、器材,而学校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小学校长刘剑锋说。潍坊市教育局早在试点之初,就考虑到了经费问题。经多方协调,市里建立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2014至2015年,先后争取市级财政1515万元,将9区101所小学的启动经费及时拨付到位。2016年,又积极协调市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72万元,全力保障试点学校的活动运转。今年,市、县两级财政建立常态化经费保障机制,投入5190万元,根据公办小学班级数,按照每班每个工作日20元、全年200个工作日的标准足额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主要用于发放参与人员的补助等。所需资金由市、县财政分级承担,市、区按照5:5比例,市、县(市)按照3:7比例分担。
  为保证延时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切实将家长的“操心事”“烦心事”办成“暖心事”“满意事”,潍坊市教育局严把风险防控关,明确了“七个严禁”底线,进一步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安全管理、收费管理、教师配备、规范办学、考核评价等;督促各学校建立健全申报制度、家校衔接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等。同时,坚持开门办教育,把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纳入第三方家长满意度调查内容,列入学校考评体系;作为督学责任区日常督导内容和教育综合督导内容,重点检查场所安全、人员配备、经费使用等;建立媒体点赞员制度,邀请12名驻潍媒体记者作为监督员、点赞员,及时宣传推广学校的好做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覆盖两结合,实施弹性服务
  “一县一方案、一校一办法”,是潍坊市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基本原则。目前,潍坊市17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延时服务政策,并由小学逐步延伸到初中学校。全市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原则上夏令时段不超过18:30,其他时段不超过17:30。“现在,我们这些双职工家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点半就要心急火燎地赶到学校接孩子了。真是太好了!”诸城市府前街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刘桐羽的妈妈说。
  在服务好放学后晚接孩子的家长的同时,潍坊市还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力争全面满足家长的早间“延时服务”、午间“学校托管”等需求。他们将“弹性入校”与“弹性离校”相结合,精准回应部分家长早送学生入校的需求。目前,奎文区、高新区、寒亭区、高密市、昌邑市等地均建立了相关制度,将入校和放学时间进一步细化、分类安排。原则上,学生可早上7:00入校,8:10上课。对早入校的学生,学校会安排值班教师进行照看。
  另一方面,潍坊市鼓励有条件的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同步实施“午餐配备工程”,提供午休服务。比如,奎文区实施“中央厨房”工程,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优质配餐机构,通过专用配餐车将营养午餐送到无法自建食堂的学校,确保学生们按时吃上热饭。“在配餐方面,我们实现了午餐、课间餐服务全覆盖。凡是有需求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同时,各学校稳步推进餐育课程化,不仅让学生吃得健康,更能培养好习惯、好品行。”奎文区教体局局长吴茵政说。
创新服务课程,打造第二课堂
  潍坊市工人文化宫派专业快板老师每周到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免费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合作,学校有56名学生选择了快板课程,不少学生已能登台表演。
  目前,潍坊市各地的文化、科协、团委、妇联等单位都与教育部门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免费向学校提供公益性服务。各县(市、区)还积极协调学校附近的社区、居委会、青少年宫等公益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延时服务活动,同时邀请“五老志愿者”、名家艺人、家长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有效解决了学校缺少场所、专业人员、设施设备等困难。
  多年来,潍坊市各学校高度重视延时服务课程建设,通过自主开发、购买服务等方式实施“课程化”服务。目前,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等活动有机结合,有效打造了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比如,高密市将延时服务与关爱留守儿童相结合,重视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昌乐县将延时服务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少年”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红色基因的内涵。
  各学校还将延时服务作为综合治理课外负担的重要举措之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前,学校可提供戏曲、武术、剪纸、软硬笔书法、中国画、轮滑、棋类、魔方、编程、3D打印、电脑绘画等多种课程,为学生提供订单式服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延时服务模式。奎文区胜利东小学专门印制了《延时服务套餐清单》,在免费提供课后辅导的基础上,增设国际象棋、珠心算、机器人搭建等24项活动。目前,学校共编排了40个活动班级,共有1500多名学生参与延时服务。
  随着全市中小学校延时服务的深入实施,一些学生主动从校外培训、托管班等机构回流到学校社团活动中,在免费接受专业兴趣培养的同时,还可以申请让老师进行课后辅导。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