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河东区提高待遇稳定农村师资

  本报讯(记者 贾彦鹏)刘店子中学是临沂市河东区最偏远的学校之一。以前,学校留不住新老师是令校长高文光最头疼的事。“新老师一般也就在我们这里待个三五年,然后调的调,考的考。老师们戏说我们这里是城区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谈起最近两年的变化,高文光说,“现在我们农村学校老师的待遇跟前几年相比显著提高,平均比城里老师要多出一二百元,有些老师还想再调回来呢。”
  该校已经有25年教龄的刘晓东老师,今年5月份工资卡上的钱比正常工资多了1600元。这引来了和他同年工作的区直学校教师梁洁的“羡慕”:“以前是城里老师的工资比农村老师高,现在完全调了个了。”据该区教体局人事科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1月份起,该区对城市建成区外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实行工资补助制度,从到乡镇工作第3年起,在享受统一津贴补贴待遇的基础上,按月增发津贴补贴。
  暑假过后,临沂益民中学教师张在兴就将搬到学校新盖的教师周转房。“以前在外租房子,光租金每月就要400元;现在住学校的房子,不用交租金,只需交点水电费;以后我们再不用担心‘钱袋子’瘪了。”张在兴笑着对记者说。记者看到,楼房总共是4层,房间面积虽然不大,可“五脏”俱全,餐厅、洗手间、厨房都有。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周转房每套按标准66.58平方米建设,可解决25名教师的住房问题,而这只是该区500多套周转房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东区把打造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大力改善其生活条件外,在教师职称评聘时也对农村教师做了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有农村教学经历的教师优先晋级,大大激发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