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一”远程教育模式助推农村教育发展

本报记者 刘金松
    天上一颗星,地下一片网,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日前,记者获悉,临沂市2146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已全部建设完成,通过了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验收组的验收,让沂蒙山区的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一个拥有一千万人口且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来说,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意义非常重大。
构建“天地合一”的远程教育模式
  看着大屏幕上生动直观的画面,听着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孩子们稚嫩的脸蛋上挂满了笑容。看得出,孩子们对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兴趣。这是记者在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课堂上看到的一幕。
  据了解,为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2006年,临沂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市委、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落实配套资金,大力予以推进。2008年底,临沂市率先在全省通过了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验收组的验收。据悉,临沂市由国家、省、市、县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2912.6万元,按照农村小学教学点、完全小学和农村中学三类模式,在全市建成远教工程项目学校2146所,配置电视机3068台、DVD机1955台、卫星天线1400套、PC机1353台、计算机1907台、多媒体投影机275台,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其中,模式一学校590所(配备电视机、DVD机和光盘)、模式二学校1257所(配备卫星接收设备、播放设备)、模式三学校299所(配备卫星接受设备、播放设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覆盖了全市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和98%以上的学生,被称为“天网”。同时,临沂市还加强了教育信息中心建设,将本地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优秀论文以及制作的课件、优质录像带等资源传至临沂教育网上,通过互联网传到农村中小学校,这被师生们称为“地网”。这种“天地合一”的远程教育模式,大大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步伐。
铸造农村远程教育精品工程
  2007年,临沂市政府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民生工程”着力推进。为了把该项工程真正做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临沂市专门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并将国家和省级专项经费、市县配套资金统一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分账核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确保了专款专用。
  在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该市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细则》,本着“立足当前,适应未来”的原则,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建立工程进展旬报制度,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施工监督、严格验收质量,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为加强对此项工程设备的维护及提供技术指导,临沂市还为每个项目县区配备了一辆“农远工程维护专用车”,将设备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农远工程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农远工程,设施设备到位是关键,应用是根本。”临沂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立海说。为应用好、发挥好项目设备、资源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农村课堂,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临沂市教育局尤其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校的规范应用管理。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和通过网络视频培训等方式,分别对全市农远工程技术骨干、县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电教馆长、项目学校校长等进行了培训;二是精选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承担培训和辅导任务;三是以应用为主,重点培训了卫星IP数据节目的安装调试、资源接收整理入库等;四是采取专项集中培训——个别分散培训——平时强化训练——统一验收考核等多种培训形式,大面积培训了学科教师。
  据统计,临沂市自2007年大力实施农远工程以来,共举办电教培训6期,培训教师6000多人次。调查显示,全市农村中小学4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应用上基本做到了“五会”,即会运用正确指法较熟练地操作键盘,会根据文本建档要求进行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该市教育局农远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全市共有计算机教室1700个、多媒体教室4000个、学生机8万台、教师机3万台、校园网700个,2008年全市初中学业考试首次进行了信息技术考试,农村孩子接受信息化教育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远程教育给农村教育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模式二、模式三项目学校均能按时接收、高效发布卫星IP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已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学习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正成为全市学校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远程教育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校本教研、理论研究和学习方式等。
    “天地合一”的农村远程教育网不仅在农村中小学成为教师最好的学习资源库,也成为学生了解外面世界、拓展思维和视野的一个窗口。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和农村完小学校,农远工程解决了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科目任课教师缺乏问题。在临沭县最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的一间多媒体教室里,记者看到20多个孩子正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跟着电视机里老师的示范动作,欢快地练习着健身操。沂南县张庄镇初级中学胡发宝副校长告诉记者:“农远工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起到了变革性的推动作用。老师们网上备课,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在各远程功能教室上课的班级,每堂课都使用远教资源辅助教学。”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学校还通过“天网”、“地网”下载了大量资料,建设了校本资源库,加强了对学生的德育。如:有的学校定期安排各班级到多媒体教室开展班团队活动,定期组织各级部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从农远工程平台上下载的优秀影片及专题报告等,做到让学生每周观看一次电影;有的学校还将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节目内容刻录成光盘分发到班级,充分发挥了农远资源的优势,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临沂市自实行农远工程以来,农村教育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正在被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