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创新发展的更高起点上
发布日期:2009-01-02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733次
本报记者 刘金松 通讯员 郝廷庆
作为临沂一中这所百年老校的一位年轻校长,他在上任后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使临沂一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他带领全体临沂一中人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迈出了学校创新发展的最关键的几步。作为一位放眼未来的富有责任感的高中校长,他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业之基,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兴校之本,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校的未来勾画出了一幅壮丽的发展蓝图。他就是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临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世良。
“校长的魅力体现在他对这所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
1999年,35岁的李世良走上了校长岗位。上任伊始,他一下子清退了40多名工作多年的临时工,将学校工作重心完全向教学一线倾斜。并以此为发端,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内部体制改革,实行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货币化服务,精简学校管理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等等。在一个学期内,学校一线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比例由180:100转变为280:60。谈到这次改革的初衷时,李世良校长说:“在我的想法中,一个人的工作就得一个人干,一个人的工作由两个人去干是万万不可的。在日常管理中,责任要非常明确,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一个岗位,是非功过靠效率、成绩说话,人才的价值靠巧干、实干来体现。”一针强心剂,让这所百年老校一下子焕发出了巨大活力。
李世良校长有一种思想:一名校长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他对这所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体现在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滋养每个人,人人都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发展者;学校的特色在于以文化人、以人养文。
临沂一中初创于1903年,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一中精神”和“一中文化”。如何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和文化,如何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临沂一中百年校庆为契机,李世良校长引领全校上下对这种精神和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整理、归纳阐释和反思总结,提炼出了“民主科学、勤奋果敢、致远包容、正气大气”的“一中精神”和“智圆行方、厚积薄发”的校训内涵,并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讨论和领会,使其渗入了一中人的血脉中,成为滋润“一中人”思想和精神的主脉,让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文化环境好育人。让校园每一处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有文化,是临沂一中文化环境建设的写照。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宣传橱窗、文化园地、板报壁报等文化载体建设异彩纷呈。让学生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角,是李世良校长的不二追求。学生自发成立了几十个文化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各年级、各班级都有自创自办的刊物,像《未了报》、《逸兰亭》、《思庐说》、《风景》、《峥嵘》、《求知》等刊物都出自学生之手,又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经常自主组织、举办“喜剧周”、“文明月”、“科技文化节”、“艺术节”、“楹联征联活动”、“班歌比赛”、“成人仪式”、“辩论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教育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打造一支懂教育的教师队伍”
李世良校长一直认为,教育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就必须打造一支懂教育规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富有创造潜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临沂一中构建了操作性较强的校本业务培训体系,创设教师交流、研讨、成长平台。引导骨干教师开设优质示范课、研究课,举办教育论坛,开设专题讲座等,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于青年教师,序列化地实施“青蓝工程”,重点在岗前培训、校本培训和业务培训上下工夫,组织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拜师学艺,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建立青年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形成“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参评、家长满意度调查”的评价网络,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基本素质和潜能发展,突出评价的经常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等等。
鼓励、支持和帮助教师考研、脱产进修,不断加强校际交流、国际交流,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和出国深造的机会。近几年,学校已连续派出十多位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进行学习和交流,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建立并付诸实施了交叉培训教师机制;学校先后选派几十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探索“课题引领、校本开发、专家指导、学科共研”的教师发展模式,为每位教师打通学习、研究、交流、反思、实践的专业成长“绿色通道”,形成了一整套“以研促教,教研结合”的教科研实施体系。
李世良校长还亲自主持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部分成果已选入山东省研究性学习教材;他在山东省较早地开创了以主体交流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他主持的“科学教育”和“网络学习策略”两项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均获省级二等奖;他主持的“十五”省级规划课题“中学生心理指导”、“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素质评价”以及“十五”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等,都已通过了鉴定,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在临沂一中,学校将教学和科研两个渠道巧妙地打通,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带动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良性局面,构建起了初具规模的教科研梯队。
“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改理念为指导,用切实行动践行素质教育”
临沂一中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的不懈追求。李世良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更将临沂一中的素质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来,李世良校长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改理念为指导,以课程建设为主阵地,开齐开全各级各类课程,用切实行动践行素质教育,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创新课程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保证和不断加强学生对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课程的修习;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尽可能多地开设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需求;尊重和保障学生通过选择课程来选择发展方向。探索、尝试行政班与选修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分期分批实施走班制,积极引导各年级搞好校本课程开发。目前,学校已开发出《可爱临沂》、《成长导航》、《走进研究性学习》、《楹联教育》、《乘着读书的翅膀》、《诗词曲鉴赏》等30多种(套)校本教材。例如,临沂一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临沂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本着“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原则,在高中一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可爱临沂”,内容涉及临沂的历史文化、沂蒙精神、商贸经济、方言土语、风俗人情、旅游开发、工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诸多门类,并建设成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修,赋予6个选修学分。同时将选修课程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动学生走进厂矿企业,走进社区、农村,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通过开展“美丽临沂”美术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影视欣赏等方式;通过搜集材料、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学习环节,激励和促进学生选择有助于自己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与发展方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李世良校长始终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元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德育模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多年来,李世良校长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校园,引入课堂。通过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和策略,通过突出主体性、注重生活性、融入体验性,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开展“走近亲情”、“感恩教育”、“遵纪守法在身边”等序列化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临沂一中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做到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各个班级通过开展“感动班级十大人物”、“文明标兵”、“团队合作奖”、“优秀社团成员奖”、“爱心大使奖”等评选活动,用多元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之路。
2004年,临沂一中被确定为“山东省新课改定点联系学校”,被评定为“山东省新课改样板学校”。2005年,教育部在南京召开新课改实验省(区)联席会议,李世良校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并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2008年6月,在山东省普通高中校长素质教育专题培训会上,李世良校长作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发言,向全省同行展示了临沂一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2008年9月,在山东省庆祝2008年教师节电视会议上,李世良校长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临沂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新进展。
“不等不靠,借船下海,借脑发展,抢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很多学校原有的教育资源捉襟见肘,甚至已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面对同样的现实问题,李世良校长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不等不靠,借船下海,借脑发展,抢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面对师资不足、场地有限、设备缺失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李世良校长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专业机构,也投向了有办学潜质的周围社区,以建立友好单位或建设教育基地的方式,借用、租用或合用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开门办学。同时,聘用有关方面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培训、辅导,以弥补师资方面的不足。既保证了各级各类课程的开发需要,又满足了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智力保障。
在篮球教育方面,临沂一中与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创办“全国大学生CUBA篮球培训基地”,邀请前国家男篮教练张卫平和国家篮球选材组负责人朱体荃等专家定期来校进行指导和训练。借助他们先进的训练理念、科学的训练手段和高效的训练方法,临沂一中学生篮球队在不长时间内成长为省内外中学生篮球界的强队,2004年至今,多次获山东省中学生篮球比赛的前两名。2007年,一中女篮获全国中学生篮球联赛季军,多次代表山东省青少年篮球队出访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北京大学女篮获得2006年全国大学生联赛冠军的主力队员中有多名临沂一中的毕业生。临沂一中篮球训练基地不仅成为在校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场所,也使学校成为“山东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山东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全国大学生CUBA篮球培训基地”、“全国体育人才优秀基地”、“全国优秀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等。
在艺术教育方面,临沂一中原来的艺术教育师资相对较为雄厚,但自2004年新课改全面铺开后,原有的师资力量仅能维持开课需要,已无法满足艺术特长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此,李世良校长想方设法从临沂师范学院、临沂艺术学校聘来了好几位艺术方面的专家、教授,给学生做专业辅导教师。学校还与临沂艺术馆联合办学,使学校艺术特长班的办学实力大大提升,培养出了“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十佳选手陈杨、“山东省城市形象大使大赛”冠军尹潇等一批优秀艺术人才。
在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当许多学校为这类师资缺乏而无所适从时,李世良校长早已从临沂技术学院聘来了专业老师,开全、开齐了通用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此举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学校已着手培训属于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
李世良校长还把眼光投向了国外,积极稳妥地探索联合办学之路。临沂一中已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在教师培训、人员交流等方面已经建立起了合作机制;与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费尔菲尔德中学、日本东筑紫学园高等学校等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共识;与新西兰英图公司联合开发的通用英语教材已经完成。
“爱,就是教育本身”
在李世良校长的思想中,教育的本质就是把爱给学生。他告诫老师们,对学生的爱不但要做到润物无声,而且应该主动给学生架设起信赖、沟通和真爱的桥。一天,出差归来的他像平时一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校长信箱里的学生来信,一封反映学生餐厅用餐问题的学生来信引起了他的重视。于是,他找来了学生代表、班主任老师、餐厅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详细了解有关情况,汇总后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听取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该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与此同时,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现出来:学生的需要就是学校工作的全部,学校为什么不可以主动将学生的意见、建议、需要集中汇总起来,由学校及时、主动、集中去解决,把对学生的关爱落实在细微之处呢?在他的提议下,学校利用闲暇时间定期举办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师生座谈会,由学生处牵头组织,每个班级均可派代表参加,学生个人也可自愿参加,学校指派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年级的负责人参加,面对面地讨论、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学生把这一种每星期必开的例会取名为“倾听”活动。如今,“倾听”活动已走过了5个年头,并延伸为学校沟通家长和社会的重要渠道,让教育的服务功能变得有声有色。
面对自己的学生,他饱含深情;面对肩上的压力,他从容肩负;面对临沂一中的未来,他满怀信心。在临沂一中人眼中,他是一个求真务实、公正宽容、敢为人先的领路人。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领导风范和工作魄力,凝聚了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如今,他一如既往地以教育实践者的奋进姿态,带领全校上下站在了创新发展的又一个更高起点上。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