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独辟蹊径敢为先
发布日期:2009-01-03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898次
本报通讯员 陈 强
济钢高级中学,这所企业办学的寄宿制高中突破重围、艰苦创业、跨越发展的事迹在济南市乃至全省被传为佳话。济钢高级中学建于1997年。11年前,它还只是一所由23位教师、143名学生组成的企业办末位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全市规模最小、质量最差、录取分数最低的薄弱学校;现已达到60个教学班,有在校生3000余人。学校2005年成为济南市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2007年又成为济南市四所推荐生录取试点学校之一,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新课改样本校”、“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学校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企业办学的一面旗帜”,被学生家长寄予了殷切希望。11年风雨兼程,11年兴衰荣辱。这是一代钢中人辛勤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是一代钢中人永不自满、无私奉献、求实开拓的真实见证。它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不乏成功和辉煌。提到学校的成功,就不能不提起学校领路人——不断创新、不懈追求的王品木校长。
在省内外的各类媒体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王品木的名字。他是济南市拔尖人才、济南市十佳校长、山东省百名优秀校长,2008年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在济钢高中采访时,我们听到的都是对校长的颂扬。老师们感激他,说他是个做人做事真诚的人;学生们喜欢他,说他是个懂得尊重学生的人;班子成员尊重他,说他是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可以说是学校的旗帜和灵魂。他的理念、他的实践、他的成功值得进一步挖掘。但他总是认为,学校和他个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济钢总公司的支持和市教育局的关心,得益于拥有一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创新教育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学校
1997年8月,学校筹建,王品木校长就任。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他就以“没有创新就没有跨越,没有发展就没有辉煌”的初衷,对学校给予了准确定位:坚持学习一流学校经验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与尊重个性相结合,做好常规工作与教科研相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仰慕一流,追求卓越,培养目标高层次,师资力量高水平,教学质量高要求,造就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1998年他就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和朝气蓬勃的人生。
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学校确立了学生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成为品德高尚、学业精良、情趣高雅、体魄强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生态度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将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为此,学校着手构建了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在教育管理中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无择性”、“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等观点,探索出了一条基于尊重人性、以人发展为目的的“文化管理”模式。在对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力主改革唯纸性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倡导多元性、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方式。
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学校教育特色
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战斗力。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学校创建和形成了如下教育特色。分层次教学:在部分学科实行了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日常的课堂也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成层次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使每堂课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导师制的学生辅导:每个学生都有负责的导师,每个导师都有负责的学生。导师全程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学案导学,双案并举:学校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除了要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外,还要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教案”侧重于设计“如何教”,“学案”侧重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菜单式课程体系: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研究课,定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校提出的“必修课创名牌,选修课育个性,活动课有情趣”的目标,济钢高中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成立了研究性课程四级管理体制,制定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规定和量表,规范课程的运行和监控机制。“创新教育”特色: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性课程,聘请专家给学生讲学、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仅2008年,济钢高中学生就荣获35项国家级创造发明专利,荣获首届和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金奖,一人获国家级宋庆龄基金发明创新奖。高水平教科研特色:在“十五”期间,济钢高中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项。提出了教研服务于课堂教学,“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才”的教研思路。承担“十一五”全国重点立项课题4项,其中有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两项,分别为“精细化管理与学校发展”和“校本教研与学校发展”;承担全国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重点课题1项,题为“教师考核与评价研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题为“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实验”。学校被确立为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校和实验基地。
创新高效课堂,用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济钢高中通过完善课程管理规程,坚持多维学习,引导广大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评价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系统搭建了“备、听、说、评”一体化平台,通过“常态课”、“达标课”、“探究课”、“示范课”等课堂模式的展示,加快了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心智模式、情感态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速度。
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选择和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济钢高中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入手,为锻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以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促进校本研究的全员性,以探究课为载体促进校本研究的常态性,以学生的学习评价促进校本研究的操作性,在锻造高效课堂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解决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济钢高中探索形成了“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情境导入: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和事物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使学生渐入佳境。学导结合: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新课,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精彩纷呈。将课堂变成自学、交流、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探究深化: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总结反思:给学生开设绿色通道,让他们各取所需,或归纳总结,或提出问题,以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大量教育实践证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看来,济钢高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具备了三个特征:一是从时空上看是高效率的,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从成果方面看是高效益的,即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益;三是从结构上看是高序列的,即课堂教学结构流畅、有序。
创新管理方式,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学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对国内外教育观念的深入了解和比较,在教育管理中逐渐突破了静态的“管理学校”的传统教育管理观,形成了以动态、能动、可持续发展为特点的新型的“经营学校”教育管理观,立志打造具有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具有内聚、开放的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烈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与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的山东省教育品牌。
为了实现此目标,学校在济南市教育界率先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创建了以合作为基础、以竞争为核心的新型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对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离,实行了校内结构工资制,形成了结构优化、责权明晰、奖罚分明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实施“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面向全国选聘名优教师,改善学校的师资水平,激活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就引进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0人(包括3名特级教师)。短短几年,济钢高中就组建了一支济南教育界的“梦之队”。另外,在教师的管理上,学校除了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外,还始终坚持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用人以公,用人所长,用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在济钢高中,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一定能得到驰骋千里的良机。教师们普遍有了一种认同感、尊重感和归宿感。所以,他们一心扑在教学上,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与校领导班子一道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现已探索出了一条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精细化管理就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精益求精。学校改善职能配置,减少管理层级,提速增效。其核心是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落实责任管理。将管理活动的重心下移,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任课老师,人人都是管理者,力争做到管理活动“精、细、严、实”,形成人人有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有管理、事事有管理的局面。在日常管理中,要求管理人员和教师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精致,每一项工作都要做成精品。改变粗放式的工作方式,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事事求精细,并坚持下去。成功在于坚持。我们相信,济钢高中人的精细化管理一旦成为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它将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是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特色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名校的背后是文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校的教育文化。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正是学校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点如下:美化育人环境,建设清静、幽雅,充满科学和人文气息的环境文化。人本与制度相融,建设民主与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努力培育校园精神,建设严谨高效、务实进取的教师文化。文化的载体是人。学校努力培育了“自强不息、和谐共进”的学校精神,形成了“做事认真、做人真诚”的价值取向。自主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加强了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的特色学生文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学校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英勇的钢中人裹挟着时代前行的大风,涌动着社会进步的激情,以卓越的胆识、高远的眼界、开放的胸襟,披风斩浪,勇立潮头。不断创新中的济钢高中,在王品木校长的带领下,正不断超越自我,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实现着一个又一个新跨越、新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国家优秀高中行列里,一定会升起济钢高级中学的旗帜。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