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成为学生托付一生的地方”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德育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兴华
“把儿子、孙子送到山东牧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简称)上学,我放心。学习畜牧专业,我认为有前途。”山东牧院1958级毕业生、高级讲师宫庆林对记者说。如今已73岁的宫庆林,从事了一辈子的畜牧专业工作,是潍坊市拔尖人才、著名的养殖专家。
像宫庆林这样一家两代或三代同在山东牧院读书的情况并不少见。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山东牧院?带着满腹疑问,记者日前赴潍坊市进行了采访。
以专业发展人,以德育立人
在采访中,山东牧院党委副书记乔立印说:“多年来,山东牧院一直坚持畜牧专业特色,坚持以专业教育来发展人,更注重以德育来立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可以托付一生的地方。”
山东牧院1992届毕业生王江辉捡玉米的故事,如今已经是该校开展德育的经典案例。
1996年秋季一个十分炎热的中午,一位年轻人徒步走在青岛通往一养鸡场的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这位年轻人弯腰随手捡起被丢弃在路旁的一棒玉米,拿在手中。年轻人的举动被走在后面的一位老人看到,老人心想,这位年轻人捡这棒玉米干什么呢?于是老人紧随其后要看个究竟。结果这个年轻人一直拿着这棒玉米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养鸡场,然后放入场内的玉米堆之中。
这位老人正是该养鸡场的老总,他的鸡场是青岛蛋鸡养殖大场,年存养商品蛋鸡10万多只。而那位年轻人是滨州佩然科技饲料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员,名叫王江辉,是山东牧院1992届毕业生。
因为这家养鸡场养殖规模庞大,饲料需求量大,在此之前,曾经有多家饲料企业与该养鸡场联系提供饲料,但都没有合作成功。最终,滨州佩然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成为该养鸡场最大的饲料供货商。
谈到合作成功的主要原因,养鸡场老总动情地说:“我看中的就是山东牧院培养的学生这种优良的品质。一棒玉米不值钱,但从小王捡玉米这件小事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从一个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也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诚信度。做事先做人,育人先育德,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艰苦朴素、勤奋朴实的作风和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
山东牧院注重发挥广大校友在德育工作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学院先后两次评选校友创业明星共60多人,他们起到了校外德育辅导员的作用。学院经常邀请明星校友回校为在校学生作报告,他们在报告中除介绍自己的创业之路和成功经验外,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诲学弟、学妹要做诚实的人,先学会做人才能成就事业,肯吃苦才能有回报,要守法守信经营。
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山东牧院培养出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而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又以自己的行动,共同塑造了山东牧院良好的德育文化,使学院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
执企业之手,筑育人之路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毕业生要实现顺畅就业,前提是“适销对路”,必须合乎企业用人的需求;而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精神、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2003年,山东牧院派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赴北京大北农集团,列席企业的员工培训会,实地观摩、考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理念、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情况。他们把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规范等内容加以吸收、借鉴,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学生管理之中。
学院全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本领、纪律作风和文明素养,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要求具体化。如,早上集体跑操,晚上统一自习;校园卫生要清理,宿舍内务要评比;晚上10点宿舍准时熄灯;学生不得夜不归宿;学生不准酗酒;讲究文明礼仪,男女交往得体等等,以强化组织纪律和敬业精神。为什么?因为畜牧行业的岗位,需要从业者有很强的团队纪律性、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因为要和农民打交道,必须端庄文雅、朴素严谨。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养成了做事认真、严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借鉴企业岗位管理的考核标准,学院还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多方面的校企对接。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山东牧院借鉴企业现代管理和经营理念,与北京大北农集团联合开办了“大北农班”。企业向学校提交用人计划,并对未来需求人才的质量、规格做出科学预测,还对学校的课程及专业设置、学生教育与管理等提出建议,由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密切合作,形成了订单式培养的“大北农模式”。
校企“联姻”,共建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基地。学院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必须过三关:见习关,参观、了解养殖企业;生产实习关,结合所学课程参加生产实训;毕业实习关,到企业、下基层,“学”、“用”转换。为此,学院着力开发建设校外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基地,其中,北京大北农、中牧南京、聊城金牌、昌邑新昌、青岛易邦、兖州绿源等50余家畜牧龙头企业成为该院稳固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此外,还有校企对接,共办双选会;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等等。如今,执企业之手,筑育人之路,已经成为山东牧院的得意之作。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