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中职专业把脉
发布日期:2008-07-30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299次
本报记者 韩普生 于明伟
在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教材中,没有“汽车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史,培养中职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安心从事汽修工作。”将“汽车文化”列为一门专业课程,增加到中职汽修专业的教材中。2007年9月25日,山东省威海市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这条来自企业专家的建议,得到了委员会一致认可。提出这条建议的,是企业专家威海交运公司戚道俊工程师。与此同时,汽修专业课程调整方案中,适当增加“钳工”和“故障诊断”课程的建议也得到通过。
将企业或社会专家的建议,及时修订到中职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中,在威海已是很顺畅的事情,这要归功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
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威海职业教育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于全面优化威海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意义重大。” 2007年8月22日,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威海市副市长梁良说。
“前几年威海职业教育的着力点还停留在招生层面,为保证适当的普职比例,招生成了中职的‘重中之重’,而对中职的内涵发展,如专业与课程的研究很不够。”威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包英坦诚地告诉记者。
2006年起,威海市政府拨专款分7批选派了175名职业教育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赴新加坡学习培训,重新讨论和确定威海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在借鉴新加坡职教经验和立足本市现实的前提下,威海决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批组建的数控、汽修、服装、计算机、餐旅、电气焊、财会、韩语8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7年8月成立。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和劳动部门联合设立的一个专家组织,人员组成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职教教学研究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校、行业组织和企业,成员中企业专家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市教育局李树纯局长说:“企业专家占三分之一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表明了一种观念的转变,表明一种内涵发展理念的确立。”
“大职教观”为中职发展拓展了空间
“文化基础课占总课时数的20%~25%;专业课占总课时数的25%~30%;实习课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要达到总课时数的45%以上。”这样一个课程结构的要求,是威海市教育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确定的。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之一就是,调整威海市中职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向。具体说,就是突出职业教育技能本位的发展方向,加大技能考核权重,将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逐步实现双方在教材、课程、专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对接,使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人才规格和专业素质上更好地适应威海“三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群”的用工需求。
教育、劳动部门密切合作,联手培养技能型人才,在威海有着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一“大职教观”指导下,威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了两个部门共同的“智囊团”。
“破除部门壁垒,实现双证互通,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曾经担任过劳动局长的李树纯对此深有体会。
“原来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劳动部门的技能鉴定存在着‘两张皮’,学生要定两套教材,这种不衔接现象,不仅使中职学校的教学陷入无序和浪费,同时,加大了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威海技能鉴定中心的丛老师介绍说,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是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共同的责任,有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个指导平台后,技能鉴定的技术要求和职教教学得到统一,在保证理论考核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免除学生部分理论考试,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强化实践能力。
学校办学不再“闭门造车”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太有帮助了,原先学校教学要么是关门办学,要么是散兵游勇与企业单线联系,办学存在着很大盲目性。”吕世生是威海交通学校的教务处主任,谈起职教教学,他的体会很深刻。他说,行业、企业专家最有发言权,把全市的本行业、企业专家集合在一起,来讨论专业和课程,使得学校专业教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汽修专业教学中增加的“汽车文化”、“钳工”等课程就是企业专家的贡献。
“不客气地说,有些中职学校的教材和实习设备,大大滞后于企业需求,有些教材十几年不变,有些企业的设备连老师都没见过,何谈培养企业喜欢的工人?”威海市职教室王成主任颇有感慨地说,“学生在学校学什么?选用哪种教材?课时怎么分配?这些不再是学校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商量着定。”
从事服装业务的威海一九进出口公司经理丛红梅,是位热心于职业教育的企业家,她告诉记者,每年她都接收大批学生到企业实习,可有的学生操作中断了针却不会换,甚至连有的指导老师也底气不足,因为老师也没见过企业的设备,有的学校的缝纫机太陈旧了。
至少吸收三分之一的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使学校与企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结合,学生按企业提出的标准来培养,保证了毕业生的“适销对路”。
品牌专业,职教立校之本
据介绍,威海全市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46所,在校生人数达到5.4万,开设有10大门类58个专业,基本涵盖全市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威海市教育局综合教育科于馗科长说,从专业结构看,威海中职的专业结构并不完全优化合理,一方面存在着专业设置重复问题,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群,如地毯、渔具、橡胶化工等,用工需求量大,但缺乏相应的专业设置,是留、是撤、是增,亟待研究,这是涉及中职教育的服务面向和生存活力的大问题。
“拟定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点专业建设目录和专业规范,统筹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规划、论证、设置、评审和撤并,根据国内外市场新兴产业、最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始终保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这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
“前瞻性和先进性”,单靠学校做不到,单靠教育部门也做不到。威海市8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都已进入工作状态,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重新规划专业结构。
李树纯局长说:“要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和评估,有目的地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形成威海职业学校的品牌,以此引领威海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