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铺就终身发展的快车道
发布日期:2019-06-0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90次
本报记者 魏学成 陈桂珍 杜树元
他本是一名中专毕业的钳工,却因为掌握了多门本领,被称作“维修神医”;他本是一名维修工人,却矢志做“智能设备制造专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第七季《大国工匠•匠心报国》栏目报道了山东职业学院毕业生刘云清的事迹。刘云清,201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评为“大国工匠”。而他只是山东职业学院众多毕业生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山东职业学院是山东省教育厅唯一直属高职院校,也是山东省内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等院校,是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院立足铁路办学特色,紧密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努力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毕业生批量就业,就业质量高、劳动保障好、发展前景广阔。2016年以来,集团内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5000余人。2016、2017、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据学院回访统计,毕业生薪酬待遇优厚,工作稳定后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真正实现了“好就业、就好业、业就好”的“三好”就业目标。
校企资源共建共享,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凸显
2013年7月,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山东高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职业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院等13家企业和学校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目前,集团内企业数已经发展到包括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30家。集团内师资、设备资源共享共建,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师资资源共享。近年来,学院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200余名集团内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选派专业教师300余人次到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与技术服务或现场锻炼,校企师资资源共享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设备资源共享。学院实验实训设备对集团内企业开放。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赠送给学院东风4型机车、铁道接触网轨道作业车等价值580余万元的设备。2018年又支援学院一批报废客车,进一步改善铁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济南铁路局集团公司等单位还利用丰富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协助学院承担青藏铁路公司、南宁铁路局公司等单位的员工培训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实训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发挥校企合作和轨道交通行业办学优势,申报建设“山东省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并被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与济铁物资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工业园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及实训基地。近年来,校企共建系列微课120余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余门、虚拟仿真资源15套,学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申报了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对接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积极打造一流专业群
多年来,学院瞄准社会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精心设置亮点专业,打造精品课程,细化教学流程,开拓实践领域,加强科研引领,形成了以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为核心,适合轨道交通和地方企业需求的“路地兼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这一办学特色,对接集团内企业需求,及时优化调整专业布局,重点优化升级铁道机车车辆、铁路线路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4个专业群,申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等新专业,加大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等新上专业建设力度,打造符合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服务轨道交通发展的一流专业群。
学院明确发展定位,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急需专业,推进专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适应产业升级发展。学院根据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结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随着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大幅增加轨道交通类专业数量,重点服务济南铁路局、中铁集团各工程公司、中车集团各机车车辆公司、其他地方铁路局、城市地铁公司等“五铁”和大型企业铁道专用线“一专”企业,逐步提升毕业生进入轨道交通行业的就业比例。2015~2018年,学院新增7个轨道交通类专业,果断停招10个预警专业,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7个系部增设轨道交通类专业,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数量超过总计划的65%。目前,学院开设的招生专业中,2/3以上与铁路、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业工作岗位直接相关或相近,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人数由最初的600人增长到现在的1850余人,增长幅度超过300%。
“订单式培养”,打造“入学即就业”培养模式
济南第一条地铁运行一个月,客流量即突破100万人。地铁上,一位位专业素养极高的工作人员让乘客如沐春风。其中,毕业于山东职业学院“济南地铁订单班”的工作人员更是备受瞩目。立足于“为了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学院自2014年起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驾驶方向与检修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铁道供电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多个专业。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制”。学院与企业达成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实施招生志愿填报学校代码单列制度,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共同拟定订单式培养招生计划,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共同实施招生录取,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班学生面试选拔由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全程参与,录取考生入校报到后即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学院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从学生进校起,学院就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把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帮助每名学生确定修习方向,设置合理专业课程,实施系统的职业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订单式培养战略布局,先后与济南、深圳、宁波、青岛、杭州等17个城市的地铁公司组建130多个订单班,累计输送人才5000余名,涵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有需求岗位。在2018~2021届毕业生中,地铁订单班培养人数达3681名。这些学生经过3年专业、系统的学习,毕业即进入用人单位。“订单式培养”高、精、准地为企业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构建起学生进入企业的直接通道,促进了产业、岗位、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与实践无缝对接,学生“入学即就业”,完成了由学生到员工的职业角色转换,实现了学生、企业、学院三方共赢,深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现代学徒制,让学生练就精湛技能
自2015年起,学院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2017年,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共有7个专业)获批教育部示范“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6年10月12日,山东职业学院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现代学徒制”拜师暨企业奖学金颁发仪式。学院按照企业标准在铁道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中选拔了50名学生组建青岛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聘请青岛地铁25名优秀技术骨干作为带徒师傅,1名师傅带2名徒弟。仪式上,10名徒弟代表按照我国传统的礼仪拜师求技。礼成后,现场签订师徒协议。这标志着该班学员正式成为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准员工。学院对这些学生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进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该项目已于2018年5月顺利完成验收,46名学生被企业录用,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教学空间由校内拓展到校外,参与主体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做到了工、学合理衔接,充分体现了“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行“1.5+0.5+1”分段育人机制,建立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培养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齐鲁工匠”。学徒在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下,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零起点到高精尖,成长得全面、迅速、稳健。
特长生导师制,让优秀生练就一身绝技
学院与集团内企业深度合作,创立特长生导师制,让优秀生练就一身绝技。实施“项目立项-兴趣匹配-导师引导-实岗历练-项目结题-成果展示”6步培养策略,以项目为纽带,采用“教师主导项目选学生”和“学生自主项目配导师”两种途径,构建“导师+项目+特长生”组织模式。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导师-项目-学生”三位一体考核体系,保证“项目实施计划-培养计划-生产过程”相融通、“个性需求-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相适合。特长生导师制,让师生双向选择,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尊重,实现了学生兴趣、特长与岗位无缝对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院历经17年探索,经过1015项特长生项目实践,成功培养专业特长生6000余名。特长生累计制作相关软件、产品模型或实物等60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权50余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或创新创业竞赛奖300余项。目前,学院每届学生有30%左右实行特长生培养。特长生成为企业招聘的首选,就业单位对特长生的满意度达90%以上。
“整建制”顶岗实习,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整建制”顶岗实习,企业要接受学院整专业、整建制实习指导任务。也就是说,学院相关专业全部学生将无一缺漏、一个不落地参与实习工作。企业按照“准职工”身份对实习学生实行集中管理,顶岗实习和岗前培训相结合,指定师傅进行手把手指导,打通了就业与上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自2015年起,学院铁道机车、铁道车辆、铁道运营管理等专业共计20个班级重点在济南铁路局济西机务段、济南客运段等5处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认知实习和生产性顶岗实习。集团内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5000余人次。2016年,仅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就有15个班级的750名学生在济南铁路局等集团内单位进行相应岗位的实习。学院与济南铁路局、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集团等轨道交通运营、制造及建设类企业紧密合作,地铁、铁路局各基层站段每年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000人次,其中“整建制”顶岗实习学生500人次。
学生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效果显著,得到企业、师生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学生毕业即就业,入职即操作,完成了由学院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的华丽转身。这种模式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还为专业的合理设置、全面建设、科学发展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经验与保障。
“8215”回访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原则,为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工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学院实施了“8215”回访工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坚持对80%的毕业生2年回访,对10%的优秀毕业生5年回访,掌握学生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回访,已经毕业2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生感受到母校领导的关怀,工作更加上进、努力;用人单位负责人看到学院对已就业学生如此尽心负责,也就对自己的职工更加信赖、欣赏。学院对回访情况进行精心分析,形成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意见及建议报告,并将意见或建议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相关部门,为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拟定招生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对非轨道专业学生群体、未入选订单班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女生群体、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学院采取“个案式”就业。对这部分学生开展就业意向调查、专业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深层次沟通,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发掘其与用人企业相适宜的潜质;指导学生科学制定个人就业方案和职业生涯规划并跟踪实施;向用人企业重点推荐。据统计,每年有10%~15%的毕业生通过“个案式”就业指导成功就业,非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
学院实施“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国内第一个代表中国高铁最先进技术的“复兴号”动车组机械师实训室和国内一流的“岗位协同、联操联控”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室。校园内分布着铁轨、信号站、铁道接触网轨道作业车、客车等铁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按照专业工作标准随时进行实战演练。同时,不断拓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通过自主招生和联合培养的模式,来自孟加拉国、俄罗斯、缅甸等国的30名学生在学院进行学习深造。
“择一事,终一生;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山东职业学院学生身上代代传承,一届届优秀毕业生灿若繁星。毕业生冯昌佑获“福建省金牌工人”“江西省技术能手”“南昌铁路局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朱淼成为央视《春运2014新闻特写》栏目的焦点人物;汤川川、宋华轩等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内职业技能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教育改革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漫步在山东职业学院的校园里,处处绿荫匝地、花木葱茏,亭台楼榭点缀其间。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其人文气息极其浓郁。“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这所几经风雨、不断嬗变、有着60多年历史的职业院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文情怀、精湛的专业水平、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强大的办学实力,孕育出一届届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学生铺就终身发展的快车道,为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