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心坎里

本报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王毓静
  进入考试季以来,山东科技大学GA14二楼的心理咨询室里热闹异常。这里已经成了科大学子舒缓压力、解开心结的“心灵港湾”。
 近年来,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强化一个保障”(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阵地的投入),“抓好两个建设”(抓好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三个重点”(确保咨询服务工作的合理化、人性化,确保心理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实用化,确保宣传普及工作的延伸化、阵地化),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学生的心坎里。
触角更深入
  “阳光讲堂”心理知识培训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坚持多年的一项活动,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参加心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与成长、人际沟通的艺术、大学生恋爱问题及调适等。受训学生在改善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具备了开导别人的能力。
  “阳光讲堂”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不断延伸的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还有赖于教育中心建立起的“校—院—班”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学校作为一级网络,负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宏观掌控和指导;二级网络则充分发挥各学院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兼职心理咨询师在一线解决突发问题;而各班设立的心理健康联络员分布在各个宿舍,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可以及时感应学生个体的心理异动,并及时向上一级网络反馈。
  依靠三级网络工作体系,学校从不同层次去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环境,从而有效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活动有品牌
  在山东科技大学各学院之间,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它记录着不同班级学生的成长经历、心情语录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在这个笔记本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这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心灵笔记本漂流”。学校把5月定为“心理健康活动月”,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接地气”,活动的形式“赶潮流”。目前,它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品牌。
  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学校还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心理放松活动室,引进心理测评管理系统,制作《山东科技大学心理测评手册》等;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这一课程列入培养方案;加强专兼职教师培训,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关爱更贴心
  鉴于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打造了“三个关爱”工程,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群体,学校、学院、学生三方联动,开展“学业导航”活动,落实“一帮一”措施,将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纳入帮扶体系,共同解困。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根据其消费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多样化的资助措施。同时,引入培训和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以个人的诚实劳动获得资助或劳动报酬,由“输血”变成“造血”。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通过科学筛查、严格分析,成立心理问题学生数据库,建立合理、准确的心理问题筛查模式,进行重点帮扶。
  丰富多彩的活动,细致入微的关怀,科学合理的体制,完善有效的制度……这一切都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年积淀和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该校将继续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