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这里繁花盛开

本报记者 崔方锋 宋淑清 通讯员 夏敬民
  每天,好生初中的校园里都有琴声在流淌,每一间教室里都有歌声在飘荡;每年,好生初中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学有所长的艺术“明星”和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
  这所农村初中的学生何以能够“扬帆艺海”?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邹平县好生初中。
  “艺术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的基础。”邹平县好生初中校长杨心愉说,“因为它是美育的核心,能够引领孩子步入美的殿堂,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地被优秀的艺术作品所感染,心灵会得到净化。”
  好生初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的尝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应试教育”盛行,音、体、美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况且,1996年该镇调整中小学布局,全镇两处初中合并为一处。在别人看来,一所刚刚合并的学校应该靠狠抓升学率,尽快得到社会的认可。好生初中却在抓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对音、体、美“小三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大搞艺术教育。
  好生初中的决策者们提出这个想法不是出于一时的激情,而是从国家政策、成功案例和学生需要等方面的认真研究中找到了开展艺术教育的依据。艺术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完全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采访中,杨校长这样说:热爱艺术是孩子的天性,让每一个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好生初中把艺术教育定位为“先普及后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需求。
  近年来,好生初中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艺术教育。音美专用教室使用面积达400平方米以上,建成了高标准的舞蹈房、声乐房、器乐房,各类乐器一应俱全;专业画室、书法教室设备齐全,配置教学需要的灯光、石膏头像、画架、画布等;配备了摄像机、数码相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学校改革课程设置,把艺术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设置艺术选修课程,开设了国画、油画、素描、书法、摄影、管乐、弦乐、打击乐、键盘乐器、舞蹈、声乐等十余个艺术特长辅导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课程学习,参与率达80%以上。
  2004年以来,好生初中民乐队连续4年获得全县中小学器乐大赛一等奖,2005年代表邹平县参加滨州市中小学器乐比赛,获得全市一等奖。在美术教育方面,2005届毕业生孙国强等4人获山东省青年书画院画师称号,2008届毕业生郝倩男、李玉成、李卫、孙联庆等人获山东省新闻书画院小画师称号,100多幅学生书画作品在《中国美术报》、《美术报》、《音体美报》、《当代中学生》等国家、省级报刊发表……
  谈到办学成绩,杨心愉校长说:“艺术教育绝不是捧来几张获奖证书、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几个特长生,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都是要不得的。我们开设艺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我们的学生个个具有高雅的气质,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