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涵养人文情怀

本报记者 马玉强 通讯员 高杨
  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是文化的积淀和人格的提升。多年来,曲阜市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启动了以“诵读先贤经典,培育当代君子”为主题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走出了一条经典诵读与教学改革相契合、民族特色与时代要求相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开发传统文化课程 搭建文化继承虹桥
  课程是拉近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载体。曲阜市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编写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与先贤天天“见面”;先后邀请专家、学者,选择经典名篇名句、历代名人名言,组织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丛书、《新道德三字经》等具有特色的乡土教材。各学校挖掘蕴涵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涵养学生的诗性、心性。实验中学汇编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将《论语》警句、寓理短文、育人故事等集成《<论语>箴言》读本。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结合学校文化资源,开发了《人杰地灵》校本教材,编辑“百年书院”、“圣人传记”、“论语选粹”、“孔子故事”、“古迹名胜”五章,作为学生经典诵读读本。目前该市各学校编写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已达20多种。教材是基础,落实是关键。各学校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时间、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市实验小学将每天晨读20分钟和每周的两节活动课作为诗文诵读课,把古诗文诵读活动计入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并不定期检查。市实验中学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规定为学生必修科目,每学期向不同年级推荐必读篇目,任课教师定期教研、开课,且纳入学生考试竞赛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经典、诵经典的积极性。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 激发文化布道动力
  只有文化传承的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从“化境”的高点走进寻常的书院,走进孩子的心灵。近年来,曲阜市以“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为着眼点,以巩固、拓展经典诵读为有效形式,拉开了传统文化大教育框架,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市把传统文化进课堂列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和执行工作小组,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努力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学的概念、目标等创新定位。2008年组织人员编写并正式出版了《走进圣城,感悟经典》传统文化系列读本,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推动战略,确保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全覆盖、系列化、经常性”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把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实行集体攻关、定点突破、全面拓展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目前有42处学校参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8年,全市所有小学生和考入大学的学生全部免费参观了“三孔”,走进圣城,走近孔子,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
打造温馨书香校园 培育文化滋养沃土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近年来,曲阜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围绕“古、儒、文、雅”四个字做文章,进一步凸显曲阜文化特色。“古”就是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以扬弃的眼光和方法,给学校以灵性的文化定位,古为今用,形成充满个性的办学理念。“儒”就是坚持以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重点,形成曲阜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和模式。“文”、“雅”就是讲究校园的“文气”、“文采”,以氤氲书香的高雅氛围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格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市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整体要求,积极建构具有人文情境的校园。同时,引导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经诵典活动,使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达到了形神兼备、相辅相成和融会贯通的效果,校园文化“古、儒、文、雅”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得到充分体现。莘莘学子每天都被这儒雅大气的文化氛围所包容、所感染、所提升,徜徉在“坐仰先贤”的人文境界。
  曲阜市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化作积极传承的动力,先后承办、参加了首届华人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全国诗文诵读才艺比赛、全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闭幕式、山东省古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实验小学、书院街小学、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