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之花分外红
发布日期:2008-10-07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468次
本报记者 崔方锋 王蕾 通讯员 卢安庆
这是一所充满传奇色彩的小学:
姜华珺、曹臻、赵兵、耿胜楠、王涛、王亚飞等6名国家队队员和30多名省队队员从这里走出;
十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学生共在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76个冠军,在省级比赛中获200多个冠军;
学校先后4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特色)学校”。
这就是博兴县实验小学。
十几年来,博兴县实验小学在“以乒乓特色兴校,用国球精神育人”办学理念指导下,深入开发乒乓球校本课程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乒乓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9月26日下午课间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博兴县实验小学2624名学生整齐地分列在操场上,每人手拿一只乒乓球拍,有板有眼地表演着学校教师自编的乒乓操,动作整齐划一,人人陶醉其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博兴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会唱乒乓歌,人人能讲关于乒乓球的故事,每天都沐浴在“乒乓阳光”之下。上午大课间和活动课上,随时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或托球,或撞墙球,或在台上激烈地比拼。
学校教科研主任、省教学能手张永华告诉记者:“在这里,每年一度的乒乓球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乒乓球节以“庆北京奥运,展国球风姿”为主题。高年级以“扬国球精神,做爱国少年”、“我健康,我快乐”为题组织了演讲比赛;中、低年级举办了乒乓球小报(手抄报、板报)设计评比、乒乓球趣味知识竞赛、乒乓球擂台赛等活动。五年级七班的王子婷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演讲我整整准备了两个星期,通过查阅乒乓资料、撰写演讲稿和参加比赛,我的眼界大开,口才和写作水平也很有长进。”
校本课程:凸显乒乓特色
博兴县实验小学的乒乓球特色教育不是神来之笔,也不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
学校建有800平方米的高标准训练馆,有国家高级教练一名、国家一级教练3名,还有10余名乒乓球水平很高的体育教师。2008年1月,山东省乒乓球训练基地落户博兴县实验小学;4月,山东省乒乓球学校也在这里成立博兴分校。
学校艺体处主任任宝玲领着记者走进办公室,从墙壁张贴的课程表上看到,在国家统一的课程之外,学校特设有乒乓球课(每周一节)、乒乓球活动课(每周两节),在学期计划中还安排了乒乓球活动月、乒乓球擂台赛等活动。
校长袁昊告诉记者,学校积累了30多年的乒乓球教育经验,组建了“乒乓球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课题组依据国家乒乓球教学大纲,按年龄段制定出具体的技能目标、育人目标和能力目标,整合这三维目标编制出各年龄段的校本课程教材。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读书,他们看中的就是学校不光文化课教学扎实,乒乓球的教学也系统、专业、正规。
在宽敞的乒乓球训练馆,正好有一个班级在上乒乓球课。一名教练正领着一年级的孩子们练习接发球。任宝玲告诉记者,低年级主要是通过初步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中年级通过乒乓球的练习和比赛,感受竞争,学会合作,形成团结、协作的品质,逐步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高年级段,则通过比赛和训练,提高乒乓球竞技水平,逐步养成自信、坚毅、进取的优良品质。
国球素养:让学生终生受益
练一身球技,修一生品行。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博兴县实验小学乒乓球特色教育的开创者孙永华老师。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练如今又重新挂帅,担任了省乒乓球学校博兴分校的校长。孙老师对乒乓球的理解深刻而独特:“几十年的乒乓球特色教育,我们不仅仅是培养了几个乒乓球国手,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从乒乓球上学会了求知,学会了竞争,也学会了做人,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却很有用。”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如今中国乒乓球队一枝独秀,乒乓球运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博兴县实验小学立足于国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举行国旗下讲话,各班级也经常组织班会及专题会等,大都以乒乓球为主题,或讲述乒乓球的起源、历史、名人趣事,或讲述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夺冠的事迹,或讲述本校培养的运动员勇攀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校长袁昊说:“我们让全校的孩子都练乒乓球,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几个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让乒乓球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一个爱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