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农村薄弱校逆风迅跑
发布日期:2008-06-20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867次
本报记者 胡杰 通讯员 闫家全
教室四面墙上都挂着黑板,学生分成小组围坐成圈。教师走下讲台变身为“主持人”,以往“填鸭式”的课堂变成了“非常6+1”的舞台。
从2006年起,滕州市洪绪镇中心中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行“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改革,使这所身陷撤并窘境的农村薄弱中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排排坐”变“团团坐”
2006年以前,地处农村的洪绪镇中心中学由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生源严重流失……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新上任的校长仇玉晨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摆脱困境的关键。
这时,一个没有教师上课学生却有序学习的课堂让学校领导得到不小的启发:青年教师王宜军请婚假一周,他的数学课安排学生自习。王宜军走后,同事们发现了一个“怪状”:在教师不在的课堂上,学生们仍然在秩序井然地互助学习。好奇心驱使全校教师都到这个班听课。7天婚假,教师们听了16节课。在与学生交流后得知,王宜军老师平时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他的教学成绩年年是级部第一。
教学改革的“金钥匙”找到了。校长仇玉晨作出了大胆抉择:借鉴洋思、东庐等教改精髓,结合本校实际,全面实施“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改革——把课堂和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为1:3,以师生相互点引评价、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随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变革:搬走讲台,变教师课堂“主宰者”为课堂“主持人”;增设黑板,变少数学生做题讲解为人人都能做题讲解;改变桌椅摆放,8人一组,变“排排坐”为“团团坐”;去掉作业,变课后作业为课前预习;重设备课方式,变薄本备课为活页学案;精编导学提纲,变口述启发诱导为纸质探究平台;改革课堂评价,变评教师授课精彩度为评学生参与度和教师点引度。
仇玉晨告诉记者:“设置四块黑板,是为了让学生都有机会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课堂锻炼机会;围成圈坐,让学生之间有更多探讨问题的机会,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教师不再是“主宰”,“舞台”交给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处于兴奋的状态,积极发言,充分参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七年级学生李恒翔说:“以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我们在下面听,精力老是不集中,总爱溜号。现在大家互帮互助地学习,老师提问时我再也不紧张了。”
“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风暴即将来临”
洪绪镇中心中学的“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改革引起了枣庄市教育系统的高度关注。
2007年10月18日,滕州市教学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
11月5日至6日,滕州实验高中全体教师来参观学习;
11月20日,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于卫东带领教研室教研员来调研考察。
2008年3月13日,峄城区教研室、坛山街道教委办组织部分教研员来听课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9月以来,先后有50多个单位1200余人到该校或听课调研,或参观学习,纷纷把目光聚焦到这里。
董奕倩是该校语文教师董斌的女儿,原来在城里某重点初中上学。2007年暑假后,董斌却把女儿转回了学校。董奕倩说:“与城里的学校相比,我更喜欢这里。我觉得在这里的课堂上我们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班主任老师介绍,从城里转来后,董奕倩的学习成绩平均提高了16分。
春耕庶秋获。洪绪镇中心中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全市教学工作专项考核,该校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一;许多学生陆续从城里学校转入,学生数由原来的420人,猛增到目前的近1000人……
滕州市教育局局长孙金存说,洪绪镇中心中学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村薄弱中学的改革强校之路,这昭示着全市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已经启程,滕州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风暴即将来临。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