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请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本报记者 陈德亭 傅晨峰
  暑期,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一段美好时光。今年暑期已过大半,学生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参加补习,奔波在父母的期望里
  小洁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这位活泼美丽的女孩子,现在每天早上依旧是五点半起床。在连天的哈欠和匆忙的洗漱之后,她要捧起那本厚厚的《新基础英语》朗读一个多小时。然后,她又在一脸辛苦的妈妈的招呼声中,急急地走向餐桌。
  八点半,小洁已经坐在那间低矮闷热的房子里。这里是古筝学习班。大约中午十一点半,小洁才一脸疲惫地离开这里。
  下午,小洁的身影又出现在某文化中心的数学奥赛班里。小洁要在这里学习三节课,还要上一个小自习,下午五点半才能回家。
    据粗略统计,暑期里像小洁这样奔波在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和补习班之间的学生,几乎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他们刚刚卸去课业的重担,却又在父母的殷殷期望中,背起沉重的补习包袱。
网上乾坤,另类学生的情感寄托
  时下,众多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学生上网成瘾感到手足无措,网络已经成为部分青少年学生“生命的必需”。
  在一家设施先进的网吧里,记者见到了鹏。
  鹏是某市属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说,现在社会和学校严查的是网吧,但是对于在家中上网,他们就鞭长莫及了。他的同学中在家中上网的几乎占了一半。
  据某校主管德育的王副书记说,自从学校放假后,很多学生都“寄生”在网络里。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家庭监管,加之性格孤僻,很容易迷上网络。而目前许多网吧业主社会责任感淡薄,利益观念太重,往往任由孩子接触不良网络,使学校教育前功尽弃。
劳动体验,稚嫩肩膀能否承担重担?
  2008年夏季,炎热多雨。
  当大多数学生在凉爽的空调房内舒服地享受时,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却在这样的天气里进行着另一种生活体验。
  志强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骄阳似火,他正在本村的建筑预制件厂清理着搅拌机。只见他一猫腰,用铁锨从机体中拖出三十多斤重的水泥。在这里,志强的工作就是开搅拌机,他每天的工资是25元。
  志强的皮肤晒得黝黑。他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已经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了。
  谈到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志强告诉记者:“我家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我有两个姐姐,二姐从小患脑瘫。多年来,母亲一直靠种植蔬菜大棚养活家庭,每年只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因为常年劳作,去年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父亲除了侍弄那块承包田,还要到这家预制件厂上班,以补贴家用。”
  在农村,像志强这样为家庭生计、为学费生活费而辛苦劳作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稚嫩的肩膀承载着过于沉重的负担,希望这些负担不会对他们的前途、心理造成太多负面影响。
帮孩子过一个健康有益的暑期
  看到学生在暑期的种种生活状态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是学生想要的暑期生活吗?什么样的暑期生活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呢?
  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孙正军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体魄健壮、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有用人才。虽说我省今年以来围绕素质教育做足了文章,但就目前中小学校的教育实际来说,学生的负担依然比较繁重,心理压力很大。
  放暑假本来是为了在不适合学习的炎热天气里,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进程中歇一歇、缓解一下精神压力,所以,暑期不宜安排繁重的学习计划。而在密集的脑力劳动之后,学生从事些轻微的体力劳动是有必要的,能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有利于学生增强担当意识。但是,体力劳动一定要量力而行,以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而痴迷网络游戏,与真实世界隔绝的生活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我们的家长、老师要一起努力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最健康的暑期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