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19-05-0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501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简称《意见》)。
4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坦,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高磊,解读《意见》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学科建设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我省《意见》提出着力推进一流建设,请问在推动学科建设突破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措施?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位居全国第三,全日制在校生210.7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35%,跻身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但是,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还处于国内中游。比如,我省仅有3所部属高校6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省属高校无一入选,高水平大学和标志性学科数量少,是我省高等教育切肤之痛。
打造一流学科是打破我省高等教育有山无峰局面的关键之举。
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分两批立项建设了46个学科,两年多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3月,我省高校进入ESI学科前1%学科数净增22个,达到了65个。其中,省属高校净增21个,达到36个。2017、2018两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占全省获奖数的70.6%;获得省科技奖励136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中,高校获奖50项,占比82%,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我省高校引进国家级人才73人,其中海外背景人才3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62人。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校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次在《意见》中又提出“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遴选4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建设,争创国家一流学科”,目的就是打造高峰,树立品牌。
落实这一要求,要分步实施。近期,我们将在前期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启动学科“筑峰计划”,直接对标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和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按“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两类项目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强化建设,目标直指下一轮国家一流学科增列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争取新增3~5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20个左右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峰学科和品牌学科。省财政将对“培育国家一流学科”项目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项目学科分别给予经费支持。
另外,“筑峰计划”在投入方式上还有两大创新:一是经费投入额度将根据学校每年度学科发展实际需求,按需拨付,确保经费投入的有效性。二是对未能入选“筑峰计划”的学科,若最终能进入国家“一流学科”或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将按“筑峰计划”的支持经费同等额度,予以奖补,激励所有有条件、有追求的学科积极行动起来、争先进位。
记者:我省《意见》提出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请问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哪些考虑和重要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近期又亲自出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我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着眼于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意见》重点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第一个举措是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这个工程将从两个维度上提升我省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一是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意见》中提出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全省“同城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还要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度挖掘和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一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彰显齐鲁特色的思政精品课程。二是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改革。前些年,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授业”和“解惑”,认为“传道”只是思政教师的事儿。这次在《意见》中提出,要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就是力求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实际上,我们目前有许多学校正在致力于这一转变。比如,齐鲁工业大学的“德融课堂”,就是很好的案例,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我们正筹备在齐鲁工业大学举行一次现场交流,向全省高校推广。
第二个举措是加快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一则强调了要压实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二则强调了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制度,特别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为高校师生讲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将高校思政教育紧紧地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记者:我省《意见》提出实施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这将是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的新探索、新尝试,请问将如何具体组织实施?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坦: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面临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丰富、多元。但目前部分高校在办学方面还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需求对接还不够紧密。
《意见》明确提出,以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作为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通过以评促管、以评促建,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营造竞相发展格局。在分类管理方面,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层级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全省高校划分为不同类型,实现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在分类评价方面,将分别建立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省里将按年度组织实施评价,评价情况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启动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引导高校做强优势专业,建好特色专业,淘汰落后专业。
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之后,评价结果将作为今后政府对高校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记者:我省《意见》提出坚持服务经济社会需求,请问在推动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高磊: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义务。围绕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特别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意见》出台之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印发了《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特别是去年,我们会同省财政厅投入了6个多亿,主动对接十强产业,立项建设了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就是鼓励各高校主动跻身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与企业同台共舞、同声合唱,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次在《意见》的总体要求部分中,更是明确提出坚持服务需求导向,就是要推动高校在服务我省强省建设中善于和敢于担当作为,并由被动支撑变为主动引领。在具体举措中可以从3个方面来回应这一要求。
第一,调优学科专业结构。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体需求,一是强化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建设和政治引领作用;二是主动布局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学科专业,建设一批新兴交叉学科集群,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潮流;三是扶持发展一批基础学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阐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外,还要逐步淡化、淘汰一批特色不鲜明、市场需求不高的学科专业。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逐步建立起紧密对接、支撑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学科专业体系。
第二,引进培育一流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是人才资源的产出地和聚集地。因此,《意见》中提出的相关举措,重点是打造两个主阵地,一个是打造高校引才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高层次人才蓄水池作用,支持高校利用自身和外部等各种优势,引进急需紧缺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批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高地,贡献高水平的智力。二是打造高校育人主阵地,重点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着力推进校政企研协同育人,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意见》围绕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两大举措。一是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此来延揽优秀人才,加强科研基础保障。二是设立一批竞争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有力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