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发布日期:2019-04-1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09次
本报记者 李波 通讯员 丁兆宝
3月18日,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初中思政课教师徐延明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北京归来,每每谈起座谈会,徐延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自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更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形象地比喻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徐延明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也意识到教师立德树人责任的重大。他认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品格教育是重点。
1997年,徐延明开始在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的尝试,并称之为“心灵对话”。
徐延明对备课讲稿总是字斟句酌,力求用最精当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他感慨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扎实的理论,怎么可能让学生相信你呢?”几十年来,徐延明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
2017年8月,徐延明走上了支教之路,来到新疆麦盖提县第三中学。在这里,他时刻将“真情援疆”“务实援疆”牢记心中,勤勉工作。在学校的主题教育课上,他给学生们讲“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以饱满的热情告诉他们“少年当惜时勤学,少年当德才兼备,少年当品学兼优,少年当报效祖国”。
让思政课教学贴近学生
徐延明在教学中坚持“三有”理念,即“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程”“心中有生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结束后,徐延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用什么内容来讲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他结合自己曾提出的“让生命优雅地生活”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徐延明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心中有学生”,即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关注学生成长中所关切的问题,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完善。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清晰而坚定地引领学生的思想,才会彰显其蕴含的力量与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厚植,应该是思政课教学一贯的追求。
徐延明提出“心中有课程”,始终坚持通过课程整合来教育、引导学生,开辟课内课外“教育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引领学生用心感受人性的美好,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践行者。
徐延明认为,思政课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思政课教学接地气;面对学生的困惑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尤其要站稳政治立场,引导学生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份责任担当。
“我生命的激情都在学生身上,都在课堂上,都在每一次的教学探索中。让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徐延明说。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