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师生“同餐”效应

本报记者 张雨潇
  3月20日中午11点40分,随着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雅居园校区一年级的学生一出教室便闻到了阵阵饭香。这一天,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用餐的不仅有值班教师,还有学生家长和值班校领导。这种场景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特意安排,而是学校落实午餐监管制度的重要一环。
  自2003年建校起,该校就一直为学生提供午餐。15年来,师生同餐、校领导抽餐试餐、家长陪餐、菜谱公开已成为学校配餐工作的常态,也成为家校沟通、协作育人的纽带。
师生同餐 “同”出安全与幸福
  据了解,在山师附小雅居园校区,90%的学生中午在学校就餐。每天,每个班级都会安排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午餐管理工作,从饭前洗手到饭后打扫卫生,全方位保证学生用餐的舒适和安全。
  “铺好餐垫、洗手、排队领餐,主食盒放在左手边,汤放在右手边,方便老师加汤……这些用餐礼仪每个入校的孩子都要学习。我校还专门拍摄了一个规范化的示范视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该校教育处主任崔心梅向记者介绍说。
  师生同餐,“同”出的不仅有共用午餐的幸福时光,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有“舌尖上的安全”,便于教师在用餐过程中做好餐品安全、口味等方面的监管。
  “老师跟我们一块儿吃饭,我觉得很好玩儿。学校的饭很好吃,很多同学可以做到‘光盘’。”学生吴雨铮这样对记者说。
  “教师可以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一些习惯,包括他喜欢吃什么、吃饭的顺序等。再就是学生和老师、校长一起吃饭,看见老师坐在前面安静地吃饭,自然会学着做。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年级4班班主任张雪静老师说。
抽餐试餐 “试”出安全百分百
  11点50分,学生们准时开餐,而当天的值班校领导张岩玲在11点30分就已经在学生就餐区随机抽取一份盒餐试吃过了。“抽餐试餐一方面是为了掌握各年级学生的餐量,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由我们做‘小白鼠’提前品尝,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理。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设在我们这一关,能杜绝事后处置亡羊补牢。” 张岩玲说。
  对菜品的口味等问题,学校一直坚持“一餐一反馈、一菜一反馈”的做法。“一顿饭菜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学生的评判标准或者表达能力可能不如老师。”崔心梅说,“例如,菜咸了还是淡了,软硬程度适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吃,餐量过多还是不够,等等。校领导抽餐试餐,能够保证最有效、最快速地把学生用餐的问题反馈出来,确保学生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
家长陪餐 “陪”出携手共育
  自2017年起,学校开始推行每月一次的“家长进校体验周”活动。家长自愿报名,全程参与一上午的教育教学活动后,中午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用餐,全面了解孩子的用餐流程、环境,并做好陪餐记录和意见反馈。该举措不仅解决了家长“看图猜饭”的尴尬,加大了家长对配餐工作的监督力度,也能进一步提升家校携手、共管共育的水平。
  “饭菜干净卫生,就餐秩序特别好。孩子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吃饭习惯。这一点,我特别满意。”前来参加体验活动的王龙予的妈妈在与孩子一起用餐后感触很深,“值班老师尽心尽责,看到谁的汤少了就加一些,谁的菜吃得不多就去提醒一下,非常辛苦,也让我很感动。老师和学校领导与孩子吃一样的饭,我很放心。” 
菜谱公开 “痕迹化”管理
  学校网站首页设有专门的栏目公开每周菜谱,接受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每日餐品留样、值班校领导试餐、家长进校体验陪餐、餐盒中心温度检测、配餐公司进货台账等均有详细、完备的纸质记录。在配餐工作中,学校严格落实“痕迹化”管理,做到所有过程都有据可寻、有底可查。
  “师生同餐和学校负责人试餐制度,让师生同享美食、同享安全,这也是学校加强配餐管理的一种手段。有这么多人来品尝,对供餐单位来讲,又多了一层制约。”雅居园校区执行校长马红梅说。
  据了解,学校在长期的“同餐”中形成了十分精细的配餐规范,甚至细化到学生拿到手的餐盒是否烫手。每个月,学校都会组织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对配餐单位进行突击检查,以加强监督管理。
  “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发文对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作出规定性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这项工作,我们已坚持了15年。”马红梅自豪地说,“这15年来,我们用责任和师德践行‘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创建出了家校协同管餐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