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长”论“短”美国教育
发布日期:2009-04-1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598次
陶继新 黄思路
编者按
黄思路这个被人们称为“千手观音”的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曾在《当代小学生》和《齐鲁晚报》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好评。而且还两次专程赶到山东,在很多地方作过报告,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已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艺术管理硕士学位的黄思路,对美国的教育有何看法和感想,就成了很多人追问的一个话题。为此,2009年春节过后,曾多次采访过黄思路的陶继新先生和远在美国的思路通过QQ进行了对话。今将这个“对话”的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一、普遍能读会写
黄思路(以下简称黄):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重视读和写。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就侧重阅读和写作,同时鼓励小朋友说和写。四到六年级,数学的地位才逐渐提高,但阅读、写作仍是重中之重,并开始加强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包括写记叙文、议论文,甚至鼓励学生写科幻作品以开发其创造性。多读多写多说可以开发多方面的能力,美国学生有很多特征都与从小在这方面的训练有关。
陶继新(以下简称陶):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开始,我们现在开始得太晚。而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是没有到位。
黄:美国人的好口才与大量阅读有密切的关系。在美国念书,阅读能力差简直活不下去。每节课后都留有大量阅读,包括必读和选读;下节课一开始,老师经常会让大家讨论阅读内容并分享读后感。
陶: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研究能否成功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对于研究的内容就不可能弄懂。况且,研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读不懂是不可能查到有效资料的。而且,阅读不但要精读,还要学会快速阅读,即一目十行地阅读。这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黄:我在美国每门课一周阅读量就有四五本书。美国同学很把阅读作业当回事,参与讨论和分享也很积极。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永远完不成阅读作业,花一天只看完两三个章节。虽然语言障碍是主要原因,但在如此短时间内面对这样大的阅读量,即使是中文的,我也完不成。后来一个美国同学说,你在这里读书要记住一个字——skim(浏览)。于是我有意观察、比较了一下:自己平常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生怕漏掉关键点,结果读下来满眼是单词却忽略了文意本身,见树不见林;而美国人是一目十行地读,抓文章大意和观点,概括能力很强。
陶:对!浏览。《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学会一天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的文字。其实,就是浏览。不过,这个浏览不是看而不知,而是要学会筛选有用的知识。虽然是一目十行,可是,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快地从中发现可用的东西,而且能够很快地为我所用。
黄:曾经看过一篇报告,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新近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孩子具有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的同龄孩子更强的阅读能力。纽约州教育厅规定,所有小学生必须每年至少阅读25本书或等量的读物,内容应广泛涉及各领域。
我的美国同学告诉我,他们的语文课历来很少讲语法,主要就是训练阅读。对精读文章,老师会带着讲解,但着重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字、词、句,并要求学生概括和复述。老师还会另外开出书单让大家泛读,其中包括必读书和推荐阅读书籍。
陶:是的。语法与语感是两个概念。为了考试,有的人更加关注语法。其实,语感超过语法。一个语法学得再好的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内容作基础,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你连有的内容都不懂,语法分析就无从下手了。而优质语感的培养,就要靠阅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可以培养语感。有些低劣的读物,读得多了反而会使你的语感越来越差。
黄:就像看英语电影,本来可以有效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可是如果不加选择,垃圾影片看多了,英语倒是流利了,学到的都是骂人的脏话。
陶:是啊!现在的电视、电影更多的是媚俗,有不少是垃圾文化。可是,却有千千万万的孩子甚至大人用很多时间消耗在电视机旁。所以,我很少看电视,即使看,也只看看《新闻联播》和《百家讲坛》等。
二、个个能言善辩
黄:美国人从小学开始就培养演讲能力,练胆量,练风度,练演讲技巧,鼓励孩子展现自我。我感觉,美国的学生个个能说会道,演讲辩论在各种科目的课堂上都司空见惯。
在这里上课经常要求演讲、作报告,小组项目都要求每个成员参与解说一部分。除小组项目外,也有个人项目。每个人必须在独立完成项目或论文后,向全班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论小组项目还是个人项目,每次报告的分数都记入期末总成绩。一学期下来,每人要作七八次报告。
陶:我欣赏这种报告的形式。这是一种超越一般学习训练的学习。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是弱了些。其实,并不是中国学生不能如此去做,而是老师没有让学生去做。
黄:也许因为哥大是名校,能考上常青藤学校的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我身边的美国同学个个都能言善辩。跟他们一起准备小组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经验丰富,在作报告时神态自若,技巧娴熟。正式报告的前一天预演时,大家会互相提醒:声音要洪亮,语速要放慢,断句要清楚,把握哪些字句要重读,不要吞字,眼神要和观众交流,等等。这些显然都训练有素。
反观中国学生,常被美国老师评价太“安静”,因为咱们太谦虚太矜持,不像美国同学那样,抓紧一切机会展示自己。
陶:含蓄是一种美德,但是,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安静,要看在什么场合。比如在一个公众场合,是需要安静的,那是文明的标志。可是,如果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发言甚至争辩的时候再安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中国学生到国外去,就要学习好的东西。比如你所说的他们积极大胆发言。这并不是有意表现自己,也不是不谦虚,而是一种必备能力的展示。
黄:是的。不到绝对有把握的时候,我们不敢发言。而美国同学什么都敢说,有时明明言之无物,或离题万里,脸上依然自信满满。美国老师特别鼓励课堂互动,这也体现在对学生发言的尊重上。哪怕学生扯得再远,他们也非常耐心地倾听,并且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
陶:耐心地听也是一种修养。这在国外已经形成一种惯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有修养的人,即使对方说得完全不对,也是不会轻易打断其谈话的。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教师很有借鉴意义。有的老师一听学生说得不对就叫停。这不但没有风度,也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甚至连学生的自信心也给打击下去了。
黄:我觉得报告演示是个很锻炼综合能力的训练方式。美国学生从小就开始作报告,不知道中国小学现在有没有类似的形式?
陶:中国小学进行报告演示的不能说没有,但是比较少。这个很有意义与价值。你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而到了国外,再吸收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更上一层楼”。
黄:这种报告形式除了培养创造性、自信心和演讲能力以外,整个准备阶段也是对研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资料的收集和筛选、观点的总结和概括、采访问题的设计和安排,等等。在任务分配、讨论安排、资料合成等环节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也都得到了锻炼。
陶:是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可以培养个体在整个过程中的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其意志力和自信心。当然,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互相尊重与相互学习的意识,特别是合作意识的培养。当今世界,更加需要的是合作精神的培养啊!
黄:除了合作精神,美国学生的主动意识也通过这种小组项目慢慢锻炼出来。没有人偷懒,等着别人来分配任务。每个人会主动提出自己的强项在哪一方面,愿意承担哪一部分。
陶:合作精神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主动性。如果只是等着别人安排工作,然后再去消极地应付,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当然,主动性也就有了一种责任感。所以,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
这种合作还体现了一种境界,有的时候甚至是需要一点牺牲精神的。老子说过一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也,故难成其私。”愈是在合作中不怕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到后来越是能够成功。我想,这是一种天道,只是人们大多没有看到而已。
黄:还有竞争意识的培养。每一个报告人都要接受台下听众的挑战。他们很看重互动,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因此每个报告后都会留下让观众提问的时间。台下同学提问很积极,这就促使报告人在准备阶段要尽量考虑一切可能面对的质疑。同时,提问环节对台下同学的注意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提出很高要求。提问本身也是竞争,大家都希望把台上的报告人问倒。
陶:这种挑战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一个人如果只是听,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没有相反的看法,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同时,我感到,在你所说的这种报告中,每个人的大脑都在动,甚至是在快速地运转。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不是在发难,而是在求证。正是在这种相互辩驳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活跃起来了。而每一个人也都可以从另外的人那里获取自己的未知。所以,这种报告会,既是输出自己思想的过程,也是吸纳别人精华思想的过程。受益之大,可想而知。
黄:在美国,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研究生的课,通常是在电脑上用PowerPoint制作报告内容,用投影仪边放映边讲解。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里,老师会布置“海报演讲”。这种形式下,解说的辅助材料只限于一张大海报,报告人用文字和图表呈现重点,然后对全班进行讲解。还有各种不限形式的报告。这时,美国学生就会大大发挥创造力,30多岁的研究生也会又唱又跳地用小品形式来演示。
陶:这种在人们看起来比较难的研究报告中,还有特别的快乐。我在读《论语》时发现,孔子学习的时候,总是特别快乐,包括他研究《周易》的时候都是用一种玩的心态来研究的。所以他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周易》够难了吧?可是,孔子却说是“玩”。他的一生就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生,他甚至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你看看,他连老了都不知道,因为学习太有乐趣了。
黄:对,要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
陶:记得采访你的时候,问你学习的体会是什么时,你就说是“玩”。是的,这是至高境界。“玩”不是不学无术地玩,而是深入其中、入乎其内、享受学到真知的一种高层次的“玩”。
三、考试综合打分
黄:我发现,美国的学生不太喜欢考试。
陶:中国的孩子也大多不喜欢考试,你是深有感触的。由于现在找不到更好的考查学生能力的方法,只好一如既往地考下去。其实,这不是考试的错,而是考试的走向出了问题。如果全部考能力,考走向社会以后有用的东西,考试有何不可?可惜,这是一种理想境界,真正做到却是难上加难啊!
黄:考试是考查能力的一个有用的方法,但怎么考是需要不断研究的。美国所谓的高考(SAT)就不是入学统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数学、语文和阅读部分。美国大学在录取新生时也不是完全按照分数,而是有一个“综合打分榜”,其中考试成绩只占一部分,其他还包括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等。
陶:“综合打分榜”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也在探索。不过,我总感到以前的“应试”的问题积得太多,而出题人的思想并没有从原有思维框架中走出来。所以,希望美好,事实未必啊!
黄:我们说的素质教育也不是取消考试,美国的考试一点也不比中国少,关键在于考试的方法和目的。用黄全愈先生的话说:“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陶:恐怕永远都不能取消考试,因为现在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不过,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做什么?我们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这些又是另外的问题。中国喊素质教育已经好多年了,可是,“应试教育”依然坚守甚至蔓延着。这不能不令我们深入地思考。不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山东还真大刀阔斧地搞起了素质教育,分管副省长、教育厅长和分管副厅长都是下了大决心的。现在,山东的改革已经成为全国的一个亮点。相信,山东的改革一定会给全国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借鉴的。
黄:真是个好消息!不知是在全山东中小学同时展开,还是先选择试点学校?
陶:是在山东省全面展开的,而且轰轰烈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新华社已经特别关注这个改革,而且这个改革引起了全国人们的高度关注。
当然,改革就会遇到阻力。不过,尽管在未来的路上还会有波折,可是,已经在前进,而且是快速地前进了。
四、数学能力特别低
黄:美国数理化基础教育跟中国不在一个水平,从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部分就可以看出,也就咱们的初中程度。比如“直角三角形给定两条边求第三边”这样的题目,在中国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竟然是他们的考研题。所以,GRE的数学部分,中国学生经常考满分。前两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了一项对29个工业国家15岁学生调查的结果,美国学生数学成绩排名第24位,仅位于葡萄牙、墨西哥和其他三个国家之前。
陶:美国的科学非常发达,可学生的数学水平这么低,你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黄:我想,美国孩子数学弱大多和教育体系有关。美国人自己分析说,他们落后的原因可能一是数学教师的资格及知识不足,二是没有及早鼓励学生学好数学。
陶:中国学生数学好,对于在美国学习理科是不是一个优势呢?
黄:是的。我的一个同学在美国念数学博士,他说他们数学系只有三种人——中国人、印度人、法国人,一个美国人都没有。
美国学生没什么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简直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有个哥大数学系的师兄曾经哭笑不得地说,他给本科生上助教辅导课,有些美国学生就连10的三次方都要按计算器。这事虽然好笑,但是也体现了他们的一个教育思想——鼓励最大程度地利用工具,减轻自己的劳动。
陶: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很有道理的。当今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研究乃至生活都提供了很多便利,可是,我们运用得并不太好。比如今天通过QQ给你通话,如果没有电脑网络,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这些年来,我之所以每个月都能发表一万多字甚至五六万字的作品,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学会了电脑打字。我以前写一篇文章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找人打出来,再一遍又一遍地校对,真是又慢又浪费时间。
黄:我想起一个故事。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中国学生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而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合。
陶:这是两种教育制度培养出的两种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还不能地一味地批评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低。他们运用“器”的能力,真是令我们叹为观止。其实,有些东西是不必用手算的。现在讲究效率,什么快就用什么。况且,运用“器”的过程,也是在培养使用现代器械的能力呢!
黄:不同教育制度培养的学生,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当然,美国学生过早及过度使用计算器,对培养基本功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美国有个数学教授曾经撰文分析美国学生数学能力差的原因,结论是美国孩子缺乏训练有素的数学教育。他说,美国学生总是被灌输一个概念:只要认真对待,数学很容易掌握。但事实上,数学并不是很容易掌握的。学习数学可能会很有意思,但绝不简单。
陶:数学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不同于语文学习。它们的一个突出不同点就在于,语文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甚至背诵,数学则需要大量演算,举一反三,才能熟能生巧。
黄:很多美国孩子认为数学其实很简单,只是花时间,于是不仔细消化它,学校也不强调反复练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自然很难学好。
我上过一门课叫作“组织功能”,涉及经济学、市场营销和管理会计。我在这门课上再次领教了美国学生的数学程度。这门课期末考前,我和几个美国同学一起复习。有一道题其中一个步骤需要算出个数才能继续,他们几个脑袋凑在一起讨论了半小时。我说:“什么题这么难呢?”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已知本金和利率,计算7年后的收入。这是咱们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吧!本金×(1+利率)^7,一步就出来了。哪知道他们拿出纸笔开始画数轴,标出7个格子,然后展开热烈讨论,先算第一年,再算第二年,一年一年最后算到了第七年。好容易算完了,一个男生一拍桌子:“看!这个不难嘛!就是费时间而已!”
陶: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甚至有点滑稽;可是,却形象地说明了美国学生数学能力之差。
黄:我现在到一家很大的公关公司工作,通过几轮面试才进得来。我的同事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白领,但此类搞笑事件还是频频碰到。一次,一个同事帮我垫了6块钱买比萨饼,我还她10块钱,让她找我4块。她说她只有5块零钱,我就接了她的5块钱,说“我过后再找1块钱给你”。结果她在自己钱包里翻啊翻,找出1块钱说:“咦,我给你1块钱,有用吗?”然后自己又想了想,说:“哦,没用。”
还有个同事有一次也是垫钱帮我们买了午餐,我到她办公室还钱的时候,她正跟她先生讲电话。我说:“我们一共6个人,每人该给你多少钱呢?”她说:“5块?6块?7块?我也不知道。”我说:“你一共花了多少钱?”她说:“47块。”我说:“那就差不多一人8块钱吧。”她说:“是吗?一人8块?我不知道啊,我最怕数字了。”她先生在电话里大概听到我们的对话,就接了话茬,说,的确是一人8块钱。我同事于是对先生说:“啊,你算得真快!所以你干银行,而我是做公关的。”这哪需要干银行的人才会算啊!
陶:如果你的同事会背《九九表》,这个问题就易如反掌了。在中国,很小的孩子就会背《九九表》,可美国人算起来就特别费劲。看来,有些东西还是在小的时候背诵下来好,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拿来。可有的人认为,背诵太麻烦了,而且也不必要。比如《论语》,想用哪一条,一查不就出来了吗?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你不会背诵,到哪里去查?正像不会背《九九表》,怎么知道“六八四十八”?
黄:我们大概没有哪天不用《九九表》。一个最简单的乘法,比如26乘以4,用两句《九九表》口诀就算出来了。可是很多美国大学生会说:“没带计算器。”我经常开玩笑说,美国人学习阶段的特征,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懒”字,懒得背,懒得算。可是,如果要他们动脑筋想一个点子,他们又一点都不懒。花多少时间去思考,他们都愿意。
心算在美国并不受到特别的推崇。他们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何必劳神费力地动脑筋呢?人脑应该省下来做机器做不了的事。中国留学生常开玩笑说,美国就是特别适合傻子生存的地方。任何地方都有明显的标识,做什么的工具都有,多么简单的事都能替你办,所以美国人越来越傻。商场里打折的东西多,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还要加上购物税。有些商场里就把刷卡器分散挂在各个购物区,顾客拿着商品标签上的条形码一刷,屏幕上立刻将原价、现价、税率等所有内容都显示出来,一目了然,连按计算器的工夫都省了。
陶:中国过度关注理科,是一个好事;同时,也有问题。因为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即使进行科学研究,文科也是一个基础。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古典文化功底就特别深厚,大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词歌赋写得很有韵味。而早在1998年,机械工程领域的领衔专家杨叔子院士在招收博士生时,就要求必须背诵《老子》;1999年开始,还要加背《论语》前半部分6至7篇,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后来,又把背诵半部《论语》增加到了全部。杨教授认为,博士生身上应该有“文人气”。科学家同时具有很深的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于科学和科学家本身来说大有帮助。
五、异乎寻常地自信
黄:我的美国同学数学不好,还特别自信,对自己的这一劣势一笑置之,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学科,也不觉得这有多难。
比如我们的一门必修课——会计课,是我最轻松的课,而班上的美国同学却叫苦连天,因为他们都喜欢作报告、写论文的课。我们的会计课教授是我在哥大看到的讲课逻辑最清晰的老师,可是我隔壁的美国女生却老说她讲得太深奥。这个女生平时的会计作业常不会做,就让我给她讲题,经常讲半天听不懂,但只要听懂一步就兴奋地大叫:“哇,我真聪明!”然后就不听了,开始跟我讲她最近认识的新男友,一讲就是半小时,以致我也没法写作业了。
陶:其他的暂且不论,就其自信一点,却是特别值得学习的。我一直认为,一个人什么时候有了自信,什么时候就快成功了,其他的输赢都不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即使现在成功了,最终也还会失败。我们虽然不能学习你这个同学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却可以学习她的乐观精神和良好的心态。
黄:呵呵,她还真乐观。我们中国人有句玩笑话形容那种心态:“天塌下来有武大郎顶着。”没有什么事能让她发愁。期末考那天上午,她还有很多基本概念没弄清楚,连最简单的题都错。我替她着急了,她还轻松地说:“我觉得考题一定不会太难的!”下午考试的时候,她坐在我旁边。卷子题量很大,我马不停蹄地答题,刚够时间检查一遍后交卷。隔壁的她从拿到卷子开始就一页一页翻过来、翻过去地浏览题目,没动几下笔,嘴里念叨着“太不公平了”。3小时后交了卷,我以为她要趴我肩上哭了呢,哪知道人家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感觉好极了!我觉得我比上午做得好多了!”我当时真是吃了一惊。最后她及格没有,我不知道。不过,我还真服了美国人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陶:这一点甚至有点精彩!可以给中国的孩子特别是家长讲一讲。这并不是说不要我们的学生好好学习,而是要让我们的孩子与家长知道,心理素养比成绩更为重要。人家都是研究生了,学习如此之差却还有这种“精神”,真是太值得学习了。
黄:自信是美国学生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而美国人把自信看作一个优良的性格品质。学校招生、单位招人,包括一般人交朋友,自信心都是很重要的评定标准。
陶:我觉得你就特别自信,我也是如此。我几乎认为没有做不好的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使失败,也是太好了。因为我想,失败了可以为以后的成功提供教训。
一个不自信的人,重要的不是取得的成绩大小,而是长期积郁成疾,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寿命长短。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