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孩子拥有同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崔方锋 窦彭波
  张晓炫是山东省滨州市一名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现在,她正坐在滨城区第四小学一年级三班的教室里,与30多个城里的小伙伴享受着同样的教育。在滨州市,和张晓炫一样享受市民待遇的随迁子女还有数千人。这样的学习机会,得益于滨州市近年来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滨州市教育局局长高中兴告诉记者,在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免补政策,收费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最大难题,市区义务教育资源不足、规模较小,学校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成为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主要瓶颈。
  滨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在2006、2007年曾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到招生时节,滨州市教育局、滨城区教育局、市区各中小学和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咨询电话、反映问题的电话就接连不断。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顺利上学,托关系、找领导批条子,想尽各种办法。市区一位小学校长很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愿意招,是实在盛不了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州市近几年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当时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商品住宅小区就有50多个,待全部入住后,商品住宅区人口将达到十几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市区义务教育学校除了滨州实验学校属新建学校外,其余都是20年前建设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绝大多数学校超负荷运转,最大班额小学达到了74人,初中达到了69人。
  2007年,滨州市政府常务会先后两次对市区适龄儿童上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孩子上学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让孩子们都有学上,都能上好学。”
  此言一出,全体市民拭目以待。滨州市成立了由教育、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对市区“四环五海”范围内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进行了重新规划调整,决定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新建7所国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和6所幼儿园。
  2007年11月25日,占地388亩、投资7500万元、设计规模72个教学班的滨州市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开工建设,2008年9月10日落成,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招生。2200名学生看着雄伟壮观的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同样是在2008年的教师节,占地151亩、总投资8000万元、能容纳72个教学班的滨城区第六中学奠基开工,到目前教学楼主体工程全部封顶,今年新学期开学就能够投入使用。
  在学校建设资金筹措问题上,滨州的做法也很有借鉴之处。首先,政府承担起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责任,财政投入拿大头。其次,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例如滨城区2008年按照“三税”总额应征城市教育费附加2786万元,实际拨付教育3675万元,绝大部分用于学校建设。再次,滨州市教育、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地震、消防、环保、气象、人防等10部门,2007年5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减免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建设项目规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人防办征收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规划管理部门征收的建设工程规划技术服务费、地震局的抗震设防标准审核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额免收;对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办公室的施工图纸审查费、质量监督部门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和危房鉴定检测费、气象部门的防雷检测费、地震局的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费、消防部门的强电检测费、环境检测部门的空气质量检测费等服务性收费项目,免收服务费;对地质勘探费、设计费、招标代理及交易费、工程监理费等经营性收费项目,按成本价从低收取。滨州将新建学校纳入危房改造系列,享受危房改造规费减免政策,大大减少了建校投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在加快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同时,滨州市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严格控制一年级入学年龄。“跨片择校和不到入学年龄的儿童要求提前上学也是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市区一所小学的校长介绍说,“本来片内孩子上学就很紧张,你再跨片择校,无形中就挤占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名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小学入学年龄应该年满6周岁。但是,还是有一些家长要求让孩子提前上学。为此,滨州市教育局制订下发了《关于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政策进行公示的通知》,将招生条件、招生程序等各项政策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广为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要符合报名条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就可以到指定片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上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理顺义务教育改制学校管理体制,扩大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在上世纪90年代,滨州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了一些义务教育改制学校。其中有一部分是公办学校借“改制”之名行“高收费”之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近上学。滨州市2008年对全市18所义务教育改制学校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6所符合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四独立”要求的学校,完全按照民办学校机制运行;对12所不符合“四独立”要求的义务教育改制学校恢复为公办性质,按公办学校机制运行,不允许再高收费,有效扩大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能力。
  滨州市教育局局长高中兴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是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将长期存在。让所有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