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课堂

本报记者 廉德忠 通讯员 王洪成 孙大勇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跳出课堂搞改革,立足全局抓课堂”的思路,统筹推进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坚持抓品牌与打基础相结合、抓创新与促落实相统一,全面开展有效课堂建设活动,从而加快了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的步伐。
实施精简式“内改办法” 为有效课堂建设开路
  为了加强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打造精品专业和有效课堂,充分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合作性,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将原有的三级管理模式改为二级管理模式,整合设立了5个专业部。专业部重点深化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产学结合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学校赋予专业部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使其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工作自由度。由此形成了全校上下铺路搭桥、排忧解难,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专业部服务的格局,实现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领导。在这一体制下,专业部更加注重研究编制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拟订并实施专业部发展规划、教学科研计划、教学目标责任方案,根据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更加注重研究制订和实施学生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启动循环式“硬化工程” 为有效课堂建设添力
  加快有效课堂建设,教师是关键,素质是前提。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启动了循环式“硬化工程”,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7月初至今,学校投入培训经费7万余元,组织教师赴无锡、大连、武汉、济南、青岛、烟台、青州、龙口等地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技能强化培训班,并聘请与各专业相关的企业技术主管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该中心组织40余名教师利用暑假先后到玛钢公司、济南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旭日紧固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了顶岗实践锻炼活动。与此同时,组织教师开展了调研活动,使教师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提高了自我技能和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增强了教师贴近企业、对接岗位搞教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教师进入校内实训车间,以加工生产为载体,进行技能强化培训,从而提高了教师实训指导的能力。中心还积极接纳进行加工试产的厂家来校研制产品,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全程研制,在研制产品的过程中提高全面技术。同时,实施助引式生产型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都“动起来”。充分利用专业部内部师资,从专业实际出发,以熟悉车间设备、从事基本加工为目标,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助引式培训,一方面指专业技能教师内部互相培训,主要是专业技能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指文化课教师“进车间”入门培训。这种培训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从事初级生产,部分教师掌握精细技术。
推出捆绑式“助推方案” 为有效课堂建设架桥
  有效教学行动的核心在于教学效益的提升。为实现“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的目标,增强“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高效益”的意识,务实、稳妥地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学校力求在制度上追求配套,在措施上形成系列,在落实上抓好长效。在师德教育方面,引导教师“在岗、在位、在状态”,以负责的态度、勤奋进取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常规管理上,首先推出了《有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教学计划评价办法》、《教案评价标准》、《作业批改和评价办法》、《教师综合能力考核方案》等。然后推出了一系列驱动措施:组织教师写“工作日志”,制定工作日志管理办法,引导教师做事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形成既动脑又动手的习惯,为进一步落实教学反思报告制度打下了基础。实行教师备课、存课和教案、学案“双案”制度,引导教师既备教法又备学法。落实课堂、实训检测,即文化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每上完一个教学过程出一套课堂检测题,专业实践课教师一个实训过程出一套实训检测题,对课堂、实训效果进行检测。然后,任课教师根据检测结果对学生学习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各科教师上交检测题及检测结果,专业部进行汇总、筛选有关检测题,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消化。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每班选定2~3名学生为信息员,每周两次上报本班教育教学信息,将定期化的座谈会改成了动态化、经常化的信息反馈,促进了动态化管理。实行了教师分段听课制度,引导教师每月三旬分别听课。扩展受听班级范围,提高受听班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坚持听课与评课相结合,要求听课有评分、有评语,既评教师也评学生,为评价教师和班级留依据。加大查课力度,规范记录标准,通报查课记录情况。建立“师徒教学制”和“技能导生制”,每个实训教师挑选5~10名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使他们尽快成为德能合一的人才。
  在教学研究和课堂改革上,根据专业特点,坚持“贴近专业搞教研,针对问题抓教改”的原则,建立有效课堂教学实验小组,探索团队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形成个人与小组双向评价机制。结合教学开展“文化课进车间”活动,如英语课通过车间设备标牌引发学生向专业英语靠拢,语文课通过开展车间导游解说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等。推行“任务驱动型”实训教学,建立“学生每月提交一次作品、教师每月组织一次技能考查”制度。坚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加大教学反思在备课评价中的权重,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记录和教学反思报告评选活动;开辟“教师论坛”,促进教师反思经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