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阳光

本报记者 贾延芳 通讯员 崔金顺
  济南市历城区小辛小学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校不仅保证让每一名适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学上”,而且还努力让他们“上好学”。
  为把小辛小学打造成一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区政府大力支持,教育局、办事处、居委会共同努力。2006年9月,高标准、现代化的新校正式启用。学校占地11亩,总建筑面积3498平方米,能容纳12个班、1000多名学生就读。新校功能室齐备,设施一流,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一期工程净投资达550余万元。为了打造一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校还围绕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三大主题进行了重点建设。截至目前,数字校园已经初具规模,学校建有10兆的校园网,能保证校园内的百余台微机同时上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每班都建立了以电脑和背投电视为核心的小型多媒体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教学。有线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大型多媒体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外,学校还利用门庭,因地制宜建设了两个大型的学生书吧,每学期都有计划地为学生添置一部分新图书,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校园内花团锦簇、树木葱茏,教学楼内四季有花草,处处有花香。
  小辛小学以“新”为核心理念,创建富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先进的文化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
  学校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救助,每一名教师还和一名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保证让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原因而上不起学。对此,家长们十分感激,送来了“家长的贴心人、学生的铺路石”的锦旗。同时,学校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环境不适应、语言不通等问题。针对少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庭贫寒而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该校充分发挥山东建筑大学社会系学生的义工作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农民工子女克服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等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使他们与当地学生融为一体,健康成长。
  学校坚持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学生家长上班都比较早,教师就早到校。家长下班晚,没有时间辅导学生,教师就代其辅导学生。有的家长出差忙,一出差就是一个多星期,顾不上管孩子,教师就把学生接到家里,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中午,许多学生吃不好,休息不好,教师就联系小饭桌,安排学生就餐。因为是新建学校,低年级学生人数庞大,所以,整个教学楼的卫生几乎都是由教师打扫的。课间,教师们也不能休息,要巡视校园,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教学上,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四个字。一是“真”。要求教师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学生既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也有本地的,他们都能在小辛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和谐地学习、生活。在教师眼里,没有外来和本地之分,他们在学校只有一种身份,那就是学生。二是“勤”。教师们早来晚走,拿出更多的时间走近学生,和他们谈心,给他们补课,与他们一起打球,让学生喜欢学校,慢慢融入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尤其是英语。学校要求英语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二次备课、二次辅导,定期请外教到学校上课,使学生有机会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新”。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走富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四是“强”。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自己,通过校本教研、院校培训、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自身水平。截至目前,该校80%的教师拥有了本科学历,双学历和高学历已经成为青年教师追求的目标。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师资等方面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高,每年除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外,还吸引了附近辖区的孩子就学。小辛小学用优质的教育赢得了社会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