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和她的“行动研究”
发布日期:2008-11-11
来源:《现代教育导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002次
本报记者 宋洪昌
赵桂霞喜欢研究,并且喜欢用数据研究。
2006年7月,当赵桂霞由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的位置上调任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校长时,她也把已经习惯了的研究方式带到了广文中学。
“把自己的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再转化为具体实践。”这是赵桂霞为自己的学校管理所确定的研究方式。在她的研究中,数据是一个重要元素,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用数据说话”。在她看来,数据不仅有意义,而且背后蕴含着大量信息,不断征集数据,不断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会使得研究越来越贴近实际,决策越来越走向科学。
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行动研究帮了她大忙。两年多来,她的行动研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建设理想学校,构建高效愉悦课堂,建设适合学生的课程,建设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机制,发展教师、提升教师,这些都成为她倾心研究的课题,学校也就在她这些研究所获成果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着,进步着。
行动研究之一:理想的学校什么样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当具备哪些基本要素?这是赵桂霞为自己的行动研究确定的第一个课题。
接下来,她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和专家进行了“理想初中学校的要素”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你心中的理想学校的10个关键要素,从最重要的开始。”面向本校5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勾画出了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的、学生喜爱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自习课和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有充足的课间休息时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500名学生家长对“初中理想学校的要素”的回答同学生们的几乎一致,但在排序上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学习、生活井然有序;有开明的高瞻远瞩的校领导,有品德高尚、关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学习氛围和谐、轻松、浓厚,学生压力小,没有过多的课外作业”被排在了前三项。而针对专家、教师、校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适合学生发展、可以选择的课程;构建师生互动、学生喜欢、学习氛围好的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自由发展的空间”等成为他们首先关注的重点。“可喜的是,学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课程的建设,期望学校能够开发出丰富多元、学生喜欢、可供选择的课程,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而且在学生的心目中,课程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就这样,仔细分析不同层面人群的关注重点,赵桂霞清楚了一所理想学校应具备的关键要素。于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学生发展理念、教师发展理念、课堂改革理念也就由此确立下来。
理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理念确定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落实目标和理念。学校为此确定了“主题发展、整体推进”的行动策略,每年确立一个发展主题,靠主题发展带动全校的工作。教师发展年、高效课堂年、精品课程年、学生发展年、精细管理年,一项项理想学校建设行动将学校一步步推向理想学校的目标。
行动研究之二:寻找发展教师之路
“学校最大的事是发展教师。”这是赵桂霞的教师发展观。
“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学校,必定要首先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一所能够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责任的学校,必定能够成为一所对学生成长负责任的学校。”赵桂霞坚信,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没有支撑,学校的发展也就难以实现。
如何发展教师?这成了赵桂霞的行动研究课题。
研究是从教师的幸福感开始的。
她发现,学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教师素质,认为一所理想的学校一定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特别关注内心的幸福愉悦和环境舒适。在她看来:“对教师而言,幸福不仅关乎自身,而且关乎学生。只有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
教师幸福吗?教师幸福的根源又在哪里?在“老师,您的幸福指数有多大?幸福的缘由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教师们的答案大都指向了“幸福感源于工作成就”。有的老师说“因为得到老教师的帮助,得到学生的肯定,班级管理工作越做越好而感到幸福”,有的老师说“因为公开课获奖,教学成绩突出,得到学生的喜爱而感到愉悦”。
“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就在学生的喜欢里,就在自己的不断发展里。”找到了教师工作幸福的根源,赵桂霞也就有了引导教师培育工作幸福因子的思路——发展教师。
在广文中学,赵桂霞想方设法地为教师们创设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培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她将此称作“为教师创设关键成长事件”。一月一个主题的课堂大赛,历练着教师们的课堂技能;一学年一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月”,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借鉴、共同受益的平台;课题研究,更新着教师们的观念,提升着教师们的水平;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和奖励项目,让教师们享受着自我发展、不断成长的快乐。
每学年,学校都会为教师购买有益于教师发展的书籍,并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共享读书的成果。不仅如此,学校还设立名师工作室,请专家进校园,拓展教师的视野,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
教育随笔周评制度、常态课堂开放制度、教师发展状况每周盘点制度、专家月报告制度、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制度,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保障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获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化的成长环境。
每个周四晚7点,广文中学的教师会如约走进“周四沙龙”。在这里,教师们感知着教育新理念,享受着思想交汇和碰撞的快乐,体会着精神收获的满足。每个“周四沙龙”的不同主题和内容满足了教师不同的需求,将教师的视野引向宽广的空间。“校长视线”主题沙龙为教师传达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发展信息、教学改革动态,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照,有效地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业组沙龙”使教授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由沙龙”为每个教师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里,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做沙龙的主持人,将自己的思考、探索以及困惑和问题展示给同事,然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班主任沙龙”则是每月一个话题,根据话题确定主持人,班主任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管理学生的艺术。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利用沙龙时间邀请全国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到校作报告,让教师们同专家对话,共享专家的思想资源,丰富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今天我的课堂教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我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上这节课,效果会怎么样?”“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们喜欢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这是教师们在每个月举行的“教育教学反思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在反思周里,每个教师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发现、探究、改进、体验等展示出来,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对优秀的反思案例进行奖励,激发教师不断思考、分析和改进的积极性。
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行动研究,这是赵桂霞为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措施。通过征集问题、筛选问题、发布问题和问题招标等方式,学校确定每学年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师、专家进行研究,以此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回顾在广文近两年的日子,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快速成长的拔节声:我阅读的教育专业书籍比以前的20年都多,获得了‘最佳读书奖’,收获了2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获得了‘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和‘最受家长敬佩的教师’奖,还获得了‘专业发展积极分子’和‘金点子’优秀案例奖。”女教师石伶俐惊讶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进步。同石伶俐一样,教师们从自身专业发展的成就里体会到了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而这,正是赵桂霞的“教师发展研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行动研究之三:
如何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
赵桂霞在“如何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这项研究上倾注了很多心血。
在她看来,学生喜欢的课堂才可能高效。一个学生不喜欢的课堂,不可能产生愉悦的心情;没有愉悦的感受,怎么会积极投入学习?怎么会有学习的高质量?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愉悦的课堂?赵桂霞首先将研究的目光转向了学生——问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她随机抽取了本校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仔细研究学生们的答卷后,赵桂霞总结出了学生们喜欢的课堂所具备的最重要的10个要素:开放式、注重实践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师生关系融洽、作业适量、不拖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备课充分、学生参与面广。
“学生们之所以喜欢开放式课堂、注重实践体验的课堂、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是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学生们不喜欢的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被教师主宰,问题完全由教师提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里,赵桂霞清楚了以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清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当前的课堂离愉悦高效的目标有多远?赵桂霞按照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成熟教师三类分别进行课堂跟踪,全面记录专家组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满意度测评、达标检测等若干数据,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课堂上存在的不少“愉悦但不高效”的现象。
问题找到了,目标明确了,“如何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也就有了行动的方案。根据学生们心目中理想课堂的特点,赵桂霞带领教师们设计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四步教学流程:明晰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围绕目标,同伴解决困惑;小组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当堂反馈矫正。
新的课堂形式满足了学生们对理想课堂的要求,带来了课堂生态的变化,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快乐。可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赵桂霞发现,这种课堂有时并不高效。通过对学生、教师所涉及的不同要素的仔细比对、分析、研究,赵桂霞获得了几百个有效数据。这些数据显示,教学环节、师生配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关注的四个要素。针对关系高效愉悦课堂建设的这四个关键要素,赵桂霞借鉴企业对工作流程的分析方法,设计了“教学流程效益网格图”,引导教师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并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参与度记录在网格图中,然后将其同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逐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环节和无效环节,如导入时间过长、小组活动无序、提出假问题等。消除低效和无效环节,必须依赖规范和制度。于是,各学科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学科教学规范》,将高效的环节固化下来,对低效和无效的环节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为了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配合,学校倡导师生从互相倾听开始,要求教师倾听学生“希望老师改正的行为”、“最不希望老师说的话”,并形成了《广文中学教师不得逾越的十种行为》、《广文中学教师忌语十条》,以此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要求学生倾听老师“最希望学生课堂上做的行为”、“最不希望学生说的话”,形成《广文中学学子十要十不要》。师生通过互相倾听实现了互相理解,进而达到了课堂上的相互配合。
在赵桂霞的研究中,数据、图表非常多。一串串数据,一份份图表,凝聚着赵桂霞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也使得她的研究为她的行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也成就着她的学校管理,以至于连她的老师们也因为她的这种研究方式乃至管理方式而受益匪浅:“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课堂竟然存在着这么多问题!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的课堂教学竟有这么多无效环节!”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老师们也开始学会了精细化研究和“反思——行动——反思”的工作方式。
行动研究之四:
适合学生的课程才是好课程
在针对学生进行的“初中理想学校的要素”的调研中,赵桂霞发现,学生们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的、学生喜爱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排在了第二位和第三位。在每年对学生进行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感的来源调查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自主举办活动”成了学生幸福感的前两位要素。
“调研让我明白,学生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活动会让每一个在校园里的孩子感受到童年和少年时的快乐。调研还让我明白,学生们多么渴望老师把枯燥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把课程变成感兴趣的内容。”深入的研究让赵桂霞深深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渴望,也使她更理解了学生,走近了学生。
于是,开发课程,构建适合学生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成了建设理想学校、打造高效愉悦课堂的必然选择。
对“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建设,赵桂霞同样是从调研学生的需求入手的。通过对调研获得的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和排序,学校构建了“培育广文学子大家风范、文化底蕴、探究精神”的13大模块、39个系列的学校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从学科向外延伸,由大家系列、文化系列、探究与实践系列组成。“大家系列”带领学生们走近大家、了解大家、感悟大家;“文化系列”引领学生们走进历史,走进《红楼梦》,走进“数学与音乐”的奥妙世界中;“探究与实践系列”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成了学生们展现智慧的舞台。
整合学科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学得有趣,学得轻松,是赵桂霞构建“适合学生的课程”行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她的主导下,各学科教师面向学生开展学科难点调查研究活动:你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知识点有哪些?知识难点找出来了,造成难点的原因也随之被找了出来。针对这些原因,教师们在教授每个知识难点时,为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搭好“引桥”,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教师还以所选用的教材为基础,将另外3~5种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整合,选择最优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为了避免出现“练习题多多益善”的问题,减轻学生做练习题的负担,学校还开展“习题训练知多少”的研究,使学生既尽量少做练习题,又能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令赵桂霞没有想到的是,课程建设研究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师们驾驭课程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
联系电话:0531-51756681,0531-51756682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