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走上幸福之路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李黎 谷爱美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原是胶南市灵山卫镇的一所联中,2004年1月划归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局属。四年前,教师的倦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限制使学校一度处于低迷状态。现在的六中已迥然不同,在2007年底的青岛市教学能手评选中,这所不足百名教师的学校有三名教师榜上有名;在2008年的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中,该校又有六名教师同时获一、二等奖;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短短四年,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校长刘明成对记者说:“学校的变化源于教师的变化。我们是通过科研引领教师走出了职业倦怠、专业平庸、内心迷茫的泥潭,走上了一条快乐发展的幸福之路的。”
人人都有读书计划
  一直以来,老师都被誉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2004年8月刘明成校长到任后就鲜明地提出,教师不要做蜡烛,要做火炬,要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从此,六中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增添了一份读书计划。
  赵娟是一名政治老师,西北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头几年,因为不是学的师范专业,虽然满腔热忱,但总感到力不从心。自从实施读书计划以来,她感到自己似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4月,她过关斩将,获得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六中每位教师都是读书计划的受益者,读书使办公室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浮躁;读书使学生对老师多了一份敬仰,少了一份顶撞;读书使老师对学生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宽容。学校教学生活逐步呈现出一片生机与活力。”教科室主任宋云庆对记者说。
  2008年5月30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宋军局长来到六中,参加该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签约仪式。参加签约的教师个个都认真地填写自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协议书》,实事求是地分析着自己的优势、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是该校引导教师由读书向专业化发展采取的又一举措。
人人都有课题
  2005年8月19日,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戚万学教授、山东省教科所所长亓殿强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六中刘明成校长主持的“十五”规划课题“初中生自我监控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结题鉴定现场会。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先进水平,建议成果在全省推广。
  在六中,只要是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被老师们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解决,并形成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陈子霞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懒于看地图的倾向,申报了校级课题“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解决问题”。她查资料,找方法,抓训练。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历史成绩从平均60多分上升到86分。陈老师还将自己的实践经历写成了论文《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解决问题方法初探》,此课题还被区教科所列为区级课题。
  在档案室,记者看到了老师们的课题申报表和研究成果集。据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李黎介绍:每位教师都有课题,学校每学期初召开开题会,学期末召开结题会,对有价值的成果及时在全校推广。
  2006年学校申报的“借鉴道尔顿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被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
  2007年11月19日,青岛市科研之旅现场会在六中召开,六中的做法和经验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人都致力课堂教学改革
  从教师把持课堂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孙美荣老师就是最早迎接挑战的教师之一。她到江苏洋思、聊城杜郎口等名校听课学习,看到那充满生机的课堂,心动了。她想用人家的办法试一试,可一开始自己放不开。这时,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的探索,在听课、研讨中,她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于是,她尝试将课堂重心下移,并科学合理地搭配学习小组,实施自主学习、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她的研讨课,挂科领导、相关学科的老师及组内的老师都来听课研究。两个月后,以“导学预习感知——展示交流生成——达标反馈反思”为基本模式的数学课堂终于诞生了。2007年1月18日,孙老师出示的青岛市公开课《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复习课》,受到与会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时间,孙老师成为老师们学习的教改典型。
    变教案为学案,课堂教学改革蔚成风气。参加青岛市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的刘子梅老师感慨地说:“没想到我也能参加市优质课比赛并且获奖,下一步我要向一等奖冲击。”老师们的成功带来了课堂上的自信,追求专业发展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和人生需要。
  “现在,每天的太阳都是鲜艳的。读书、科研、改革,使我们真正感到了充实和幸福。”这是六中老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