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与班级管理

马杰勇 张彩玲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瑟琳共同提出的“破窗理论”是:如果某一幢大楼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了一块,在得不到及时修理与更换时,人们就会受到某种暗示与纵容,进而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碎的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泛滥。
  “破窗理论”与中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俗语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以“破窗理论”为依据,在班级管理中从抓小事入手,实施暗示性管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任班主任的班级里,自视为“新新人类”、“超前一族”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的衣着稀奇古怪,举止无拘无束,平日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譬如,上课随便说话、吃东西,作业不爱写就不写,不顺心了就顶撞老师。这些事情看起来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我偏偏不放过这些小事。我的做法是:面上的问题全班讲,个别的问题背后谈;当事者不知对错全班议,典型事件共同分析;如何做人的道理一一说给学生听,如何做事的方法认认真真教给学生;以小喻大,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一个疏忽,就会成为明天的一个事故的深刻道理。班里有个男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做事好走极端。我多次找他谈心,可他根本不放在心上,结果一次因和另一个男生玩恼了,一拳打下去,把对方的鼻梁骨打碎了,赔了不少钱。事件发生后,我利用班会专门进行了一次“破窗理论”专题讲座,把道理讲给学生听。因为讲得有理有据,贴近学生实际,对全班学生触动很大。
  在班级管理中,对许多小事,暗示往往比说教更有效果。我走进教室后,低头看看地面,给学生的暗示是地面是否干净,学生也马上看地面,并随手捡起地面上的杂物。我注视着没擦的黑板,学生马上明白,班主任对黑板没擦不满意,于是有人马上擦黑板。我对着成排的课桌,从前往后吊一吊线,学生会立刻意识到桌子不齐,会马上动手对齐桌子。在日积月累的无声胜有声的暗示中,班里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会了做事情,学会了懂礼貌,学会了管理自己。